“哥哥,你怎麼還沒睡?”
顧青青掀開簾子走了進來,端著一碗熱水。
顧正臣擱下毛筆,揉了揉酸澀的手腕,側過身看著顧青青:“妹妹可喜歡看戲劇?”
顧青青將碗擱在桌案上,輕聲回:“喜歡,隻是看得很少。有兩次去廟會的時候,跟著娘聽過一點,娘還會唱呢。”
顧正臣想象著母親唱戲的樣子。
大明百姓的娛樂方式很少很少,戲劇是最喜聞樂見,也是受眾最廣的一種精神消遣。
元朝時期雜劇盛行,出現了無數戲班子。隻不過元末戰爭,輝煌毀於一旦,加上老朱采取的禁戲政策,讓不少戲班子、樂人受到諸多限製。
但此時的戲曲並不是沒有生存空間,比如宣揚妻賢子孝、夫婦和睦的《琵琶記》就備受朱元璋推崇,甚至讚賞“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
戲劇有底蘊,還有民眾基礎,出幾個戲癡很正常,尤其是現在是開國初期,元時的老一代人還活著。
顧正臣與顧青青閒聊了會,讓她早點休息,然後繼續整理《白蛇傳》的唱詞。後世隻顧著聽流行歌曲了,對戲曲的詞記不太全,那就靠自己腦補吧,反正也沒人發現得了……
翌日一早,顧氏起床,看著顧正臣圍著家裡的黑瓷缸轉,不由地問:“這缸可沒文字,能看出個什麼花樣?”
“娘,可你知誰家漏鬥狀的水缸嗎?”
顧正臣丟下手中的石頭,放棄了砸缸的想法,這砸下去,缸底碎了也不可能成為漏鬥狀啊……
顧氏想了想說,搖頭說:“漏鬥狀的水缸沒有,倒是張嬸家有個漏鬥狀的瓦缽。”
顧正臣眼神一亮,連忙說:“娘去借來,然後和妹妹去河邊挖一缸的黃泥水,將咱家的鍋架到外麵來,準備好木柴,等我回來。”
“正臣哥……”
顧氏看著擦了擦手離開家門的顧正臣,追了兩步,也不見回應,回頭看向睡醒惺忪站在窗戶邊的顧青青:“他去做什麼了?”
顧青青揉了揉眼睛,打了個哈欠:“娘,哥哥去賺錢了。”
“賺錢,你見過打黃泥水賺錢的?神神叨叨。”
顧氏埋怨著,拿了圍裙給顧青青係上:“我去張嬸家一趟,你熱下窩頭。”
顧青青無奈,隻好去廚房燒火,最討厭生火,火石噠噠半天都點不著柴火……
顧正臣再一次進入縣城,直奔梁家。
聽聞梁家老人梁恒曾在元朝當過閒散官,後來投降大明,因年紀大了,並沒有聽召為官,選擇留在滕縣過太平日子。
這種選擇挺好,少點是非。
顧正臣至梁家門外,將拜帖與《白蛇傳》兩出戲的文稿一起交給看門夥計:“還請將此轉交給梁家老人。”
看門夥計眼一抬,嘴裡輕輕吹著口哨,那意思是:送東西不要跑路費的嗎?
顧正臣見夥計不情願幫忙,加上自己實在沒錢,補充了一句:“在下大顏村舉人顧正臣。”
“顧,顧正臣?”
夥計頓時打了個激靈,態度立馬變得敬重起來,甚至還有個夥計笑嗬嗬地說:“顧舉人稍候,我們這就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