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我身後站著兩條真龍(1 / 2)

老朱一腳踢過來的俘虜安置問題,讓句容縣衙的暗鬥變得無影無蹤。

至少,表麵上如此。

沒辦法,俘虜安置不是小事,盯著句容的不止是應天府,還有朝廷戶部、中書省,因為這批俘虜目前在軍營,又關係到大都督府。

這麼多人看著,句容辦不成事,知縣要倒黴,其他人也彆想好受。何況句容挨著金陵,俘虜安置出了麻煩,鬨出事來,想瞞都瞞不住。

為了共同的利益,顧正臣帶頭,劉伯欽、趙鬥北、陳忠等全力配合,可謂“齊心合力,上下一心”。

當天下午,工房李鶴等就拿出了征調徭役的方案,報給顧正臣。

顧正臣翻看著文書,皺眉說:“要征調一千六百人,這麼多?”

李鶴認真地說:“縣尊,一千六百人,四百人一個方向,各負責營造房屋一百。二十日完工,這已經算少的了。”

顧正臣皺眉:“安置房屋不用磚瓦,不用泥牆,無需太大,隻要結實牢固,風吹不倒,雨下不漏即可,需要這麼多人手?”

李鶴無奈地點頭:“即使是茅草屋,也需要伐木,打基。時間緊迫,隻能用人力來湊。”

顧正臣提起筆,劃掉一千六百人的字眼,又添了幾筆,將文書交給李鶴:“按此標準來征調徭役。”

李鶴忐忑不安地接過,看了一眼,目瞪口呆:“八百人?這,縣尊使不得啊,八百人如何都完不成。”

顧正臣擺了擺手:“你負責征調徭役,要青壯。”

李鶴有些著急,勸說:“縣尊,這不可能完成,哪怕是一個月,八百人也完工不了,到時候朝廷怪罪下來……”

顧正臣看著李鶴,嚴肅地說:“著各裡甲配合,後日,本官要看到八百人來縣衙,你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李鶴不安地看著顧正臣,行禮退出二堂,轉身找到縣丞劉伯欽。

劉伯欽聽聞之後,錯愕不已:“一千六百人,他竟一刀砍去一半,當這是街邊買菜,還能討價還價不成?”

李鶴擦了擦冷汗:“劉縣丞,新來知縣是個年輕人,做事雖有魄力,雷厲風行,可也缺乏經驗,不經世事啊。他不知房屋營造耗時耗力,還有那些徭役來的百姓,誰都不願意下死力,整日懶散,若不揮一揮鞭子,莫要說二十日,就是半年都做不出!這樣下去,定無法妥善安置俘虜。”

劉伯欽摸了摸腦後勺,摸不清楚顧正臣到底在搞什麼鬼。

曆來縣衙遇事征調徭役,從來都是寧多勿少,生怕人手不夠多,事辦不好。比如洪武二年時,句容疏浚河流,修繕水利,縣衙一口氣征了近五千百姓服徭役。

征人服徭役是官府的權利,服徭役是百姓的義務,征調徭役越多,事情辦得越快越好,政績越突出,這一點顧正臣不會看不清楚啊。

哪裡還有人嫌棄服徭役人多,故意減少的?

何況這件事是朝廷攤派下來的俘虜安置問題,光明正大征用民力,時間緊,你這個時候出幺蛾子,不是飛蛾撲火,找死都不會吱一聲!

“若是他辦不成這件事,吏部在考評時必會給他記一筆辦事不力,到時候……”

劉伯欽眼眸一寒。

李鶴有些緊張:“劉縣丞,此事牽涉太多,若出了差池,咱們也難自保。”

劉伯欽踱步沉思,握了握拳,冷厲地說:“他是知縣,按他說的辦,若出了問題,我們就全推他身上!這樣一來,他的官途也就到此為止了。”

李鶴深深看了看劉伯欽,沒有再說什麼。

這些官老爺就是喜歡明爭暗鬥,自己一個小小吏員,隻能聽話辦事。

二堂。

顧正臣喝著茶,在桌案上鋪開一份空白奏章。

赴任句容之前,朱大郎可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給他寫文書,奏知句容事。

總晾著大郎也不是個辦法,萬一這個家夥經過仰臥起坐,身體素質好了點,沒被風寒奪走小命,他可就是未來的大明皇帝,朱老四隻能給他當守門人了。

得搞好關係啊。

老朱打算在句容安置俘虜,正好,這件事可以找朱大郎幫幫忙,看看老朱能不能答應。

韃靼俘虜,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這個數量在顧正臣看來,還是少了點。拋開韃靼這個標簽外,這就是人口紅利啊。

地方治理,最重要的是什麼?

人口!

人口多,墾荒多,稅收多,自然而然,政績也就好看一些。

對於句容而言,沒有足夠的人口,談什麼發展?

要不,多要點俘虜?

隻是這些俘虜會不會生出是非,出現民族矛盾……

不過老朱都不怕,身邊還任用了不少元廷官員、侍衛,自己一個小小的知縣,怕這怕那不太合適。

再說了,這一批俘虜在金陵軍營裡可是住了一段時間了吧,有沒有被沐英等人拉去開展一場“戰俘營運動會”不好說,但肯定是特彆關照過的。

還有徭役問題。

大明初期的徭役體製,實行“配戶當差”製,官府的一切差役,基本靠僉派民戶承擔。

此時是洪武六年,徭役主要就兩類:

裡甲正役,雜泛差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