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餓狼官吏,羔羊百姓(2 / 2)

顧正臣坐了回去,盯著梁斌不說話。

梁斌害怕了,擦著冷汗說:“這,這是慣例,縣衙裡人人都有份……”

顧正臣沉默不語。

梁斌慌亂地說:“縣尊,我也是沒辦法啊,朝廷就那麼一點俸祿,養活了自己,養活不了家人,若不克扣他們的,全家都得餓死啊。所有胥吏都是這樣乾的,所有府州縣都是這樣做的啊。”

顧正臣起身,從桌案後走了出來,沉聲說:“百姓為朝廷出死力氣,朝廷連一口飽飯都不能給他們!這樣的百姓,在你們眼中就是螻蟻嗎?你們吃飽了,就不需要管他們死活了是不是?”

梁斌低頭。

彆人能不能活過明天有什麼需要在意的,隻要自家人能活著,活得滋潤,不就夠了嗎?

曆朝曆代,誰在意過賤民草命?

顧正臣停在梁斌身前,嚴肅地說:“你們要吃肉,百姓就得勒緊褲腰帶。你們要過得滋味,百姓就得過得艱難!長期以往,民更窮困,想要讓地方興盛,從何談起?”

梁斌抬起頭看著顧正臣。

讓地方興盛?

開什麼玩笑。

句容自古以來就是窮命,誰來了也興盛不了。

你要知道,這裡可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祖籍之地,洪武元年時洪武大帝來過此處,可帶來了什麼?

什麼都沒帶來!

官吏該怎麼過日子還是怎麼過日子,百姓該怎麼苦還是怎麼苦!

皇帝都改變不了的事,你一個小小知縣,在這裡大放厥詞乾嘛?

顧正臣讓梁斌起來,認真地說:“本官清楚,朝廷俸祿過薄,對胥吏更是苛責,無以養家糊口,所以你們不得不做點手段。梁斌,告訴本官,你養家糊口一個月需要多少銀錢?”

梁斌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伸出四根手指。

顧正臣抬了下眉頭:“四十兩?”

梁斌打了個哆嗦,嚇得連忙說:“不,是四兩,我一家七口……”

顧正臣沒有聽梁斌的訴苦,而是暗暗盤算。

整個句容縣衙,六房合計司吏三十五人,按一個月四兩的標準,那就是一百四十兩,這還沒算入典史、主簿、縣丞,更沒計站班皂隸、捕班快手、壯班民壯這三班衙役等人。

這麼一大批人,想要讓他們維持基本生活,算下來一個月至少需二百兩銀,大致四百石糧,按照民田每畝三升左右的稅來看,要一萬三千多畝的稅才夠。

整個句容民田二十一萬畝,拿出民田二十一分之一的稅養縣衙,這個力度可比三十稅一的稅率大多了,若按照這個標準報給老朱,估計朱大郎也保不住自己腦袋。

朱元璋在官吏俸祿問題上很是小氣,明裡暗裡都是在照顧農民百姓,可他沒有深入想想,這樣做反而會害了百姓。

要知道,官吏都是人,不說雜七雜八的需求,飽暖思什麼,隻單單說,每一個官吏、衙役背後都有家人,朝廷給的俸祿與“報酬”至少需要讓他們的家人餓不死才行。

若是連家人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官吏會怎麼辦?

這些官吏不是農民,手中握著的不是鋤頭,可以下去耕作,他們握著的是權力,是“合法”拿走百姓財產的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官吏必然沆瀣一氣,以各種手段從百姓手中搶吃的,比如征徭役,大規模的征徭役,往多了報,往長了整。

一個月的徭役,一個人扣五鬥米,兩個人就能扣一石,如果是一千六百人,可不就是八百石,折四百兩銀,全體同僚兩個月的好日子不就到手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幫著大族兼並百姓的田產,處理官司,大族也會孝敬好處,坐在大堂上當演員也需要出場費不是?

官吏如餓狼,百姓如羔羊,不巧的是,餓狼是負責看管羊圈的。

你不把餓狼喂飽了,餓狼怎麼可能不吃羔羊?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大明的俸祿製度是存在缺陷的,吏員與衙役的待遇過低,也是存在問題的。

顧正臣想要大治地方,就必須先投喂官吏,隻有這樣,他們才可能減少對百姓的盤削。

雖說,喂不飽所有人,貪欲始終存在。

至少,自己能控製大局,讓絕大部分胥吏聽自己指揮,有所約束,而不是像現在,名為知縣,實際上誰有點事都往縣丞、主簿、典史那裡湊,一個個在麵前看似畢恭畢敬,轉過身就罵的大有人在。

攘外必先安內。

治外必先治內。

不把縣衙的主動權抓過來,想要施展抱負,大手大腳治理句容,那不是玩笑嘛。

孫娘掘墳一案,孫二口失蹤一案,這或許是個契機。

大族未必是不可撼動,也未必是不可爭取,為了更大的利益,大族是懂得取舍的。

顧正臣走出縣衙大門,看著夜幕星辰,對身後跟過來的梁斌問:“你說說看,本官與劉縣丞相比,誰更像是知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