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安置俘虜,編號在冊(1 / 2)

東宮?

周茂、林山、駱韶、陶貞四人瞪大雙眼,滿臉的驚駭之色。

姚鎮輕鬆如常,站在顧正臣身側充當護衛。

周茂手微微顫抖,猜想過顧知縣在朝廷中有人,可沒想到那個人在東宮!林山猛地打了個哆嗦,郭家擺不平顧知縣是有道理的啊……

駱韶、陶貞張大嘴巴,困惑多日的事終於在這一刻想明白過來。

顧知縣給服徭役百姓發放工錢,公然發放養廉銀,如此落人口實,授人以柄,郭家活動再三,依舊沒有將知縣趕出句容,原因都在這裡!

郭家蚍蜉,知縣大樹。

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顧正臣看著眼前蒼蒼老者,臉頰上沒了多少肉,皮已枯皺,上唇與下巴上的胡須都已花白,眉毛如霜微垂,凹陷的眼眶裡藏著一雙並不算大的眼睛。

很難想象,這就是運籌帷幄,為大明開國立下不朽功業的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才六年,他已是如此老邁,如疾風之下懸在枝頭的枯葉,隨時都可能落葉成泥。

後世中一些人認為,劉基隻被封為誠意伯,認為其功勞不值一提,沒多少建樹。

這群人太過膚淺。

他們不會想到,劉基跟在朱元璋身邊,參與軍機,籌劃全局,運籌帷幄,出儘智謀,解決陳友諒有他,解決張士誠有他,解決元朝還有他。

他雖很少出現在拚殺前線,卻用他的智謀,幫助著朱元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開國之後,大明衛所製的完備建立,也是朱元璋聽從劉基的建議推行各地。明初時的諸多製度,禮儀規製,開科舉等等,劉基都有參與。

他是一個對大明王朝有著重要貢獻,不可忽視的智謀之人。

民間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親口說,劉基是“吾之子房也”。

子房是誰?

張良!

一個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之爭,建立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

隻不過,張良功成身退,成了留侯。

劉基成了誠意伯,與他退不退關係不大,與朱元璋的猜忌與顧慮有關。

當然,劉基沒有當張良,功成身退是有原因的。

大明開國時,大都、山西、陝西等地依舊在元朝控製之下,敵人依舊存在,敵人依舊強大,在這種情況下,劉基想退,老朱也會挽留。

顧正臣崇敬地看著眼前的老人,輕聲說:“你老人家之名才是真正的如雷貫耳。”

劉基嗬嗬笑了笑:“不過都是虛名。”

顧正臣與劉基寒暄兩句,便側身請道:“誠意伯,毛同知,請。”

劉基與毛驤欣然應下。

因為身體緣故,劉基再次回到馬車之上,毛驤則翻身下馬,與顧正臣並肩而行,劉基從馬車裡掀開簾子,問道:“顧先生,毛同知護送的這一批韃靼俘虜,多達兩千二百五十六人,若是安置不當,很可能會生出事端,難行陛下化蠻夷為中華之策。若你認為有難處,還需早點告訴毛同知為上。”

毛驤哈哈大笑:“顧先生有難處,直接找陛下便是。不過我想,顧先生早已準備妥當,否則也不會提前近月時間,讓俘虜早入句容。”

劉基微微凝眸,心頭暗驚。

傳聞之中顧正臣與太子、皇帝關係密切,如今經毛驤證實,傳聞非虛!

眼前的年輕人到底有什麼通天手段,一個個不起眼的滕縣舉人,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他為什麼會住在沐英的府邸之中,為什麼會出現在東宮中秋宴上,又為什麼能贏得朱元璋的青睞?

這個笑容和煦的年輕人,藏著未知的神秘。

閱人無數,細看顧正臣,卻發現此人如水中月,鏡中花,看似看到了他的真麵,實則隻是一道虛影。

這種古怪的感覺,讓劉基心頭更是凝重。

軍隊與韃靼俘虜浩浩蕩蕩,近三千人抵近句容縣城,沒有直接入城,而是前往城外安置區。

城西北。

劉基下了馬車,跟著毛驤等人看著眼前的“營地”,筆直而平坦的道路如“豐”字延展而出,沿街皆是規整如一的茅草屋,籬笆院的門上還掛有木牌。

毛驤指向木牌,上麵寫著“丙二十六”,疑惑地看向顧正臣:“這是?”

顧正臣上前解釋道:“為便於管理,也方便這些人適應句容,熟悉句容的家與田地,縣衙在每一戶中都掛了木牌,房屋,腰牌,田地,都是同一個編號。”

劉基讚道:“這心思倒是細致,韃子雖不識字,卻也知比對模樣,拿著腰牌找住處、找田地,準錯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