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雲冷眸,甩袖而去。
吳琳求見,得到應允之後進入殿內行禮,拿出一份文書:“陛下,弘文館學士胡鉉因年老體衰,精力不濟,加之半年來病重纏身,不得不提請致仕,還請陛下恩準。”
內侍將文書轉呈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文書看了看,歎了一口氣:“胡鉉可是朕欽點的弘文館學士,當初與劉基、危素、王本中等人一並校正圖籍,教授生徒,參議政務,是一個有才之士。罷了,朕雖惜才,也不忍他老來煎熬度日如年,準他還鄉吧。”
吳琳跪拜:“臣代胡鉉謝陛下恩典。”
朱元璋批好文書之後,看向吳琳:“胡鉉走了,可有人代之?”
吳琳不假思索,直言:“胡鉉有一至交名為張和。此人有才情,隱居山陽。”
“張和?這個名字,朕似在哪裡見過。”
朱元璋思索著。
吳琳言道:“陛下,八月時,淮安知府任光祖曾舉薦過此人。”
朱元璋恍然,拍了下桌子:“沒錯,就是此人。朕記得安排人請他至國子學任教,後吏部回複,此人身染風寒,婉言拒絕。既然胡鉉要走,那就讓張和代替吧,對了,讓胡鉉當說客,張和不至,他不能離任。”
吳琳見朱元璋心情大好,笑道:“看來胡鉉要多寫幾封書信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
人才這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
吳琳拿走了胡鉉致仕文書,離開皇宮之後,直奔弘文館。
胡鉉坐在椅子裡,老皺的皮似是死去的樹,見吳琳走來,想要支撐著起身,一個人卻也難了,吳琳沒有讓其仆人幫忙,連忙上前:“醍醐兄,莫要起身了。”
“如何了?”
胡鉉期待地看著吳琳。
吳琳將文書交給胡鉉,笑道:“皇帝與你一筆交易,你回家,讓張和前來金陵。”
胡鉉見皇帝已批準,放鬆許多:“張和有才,隻是心氣高了些。不過最近他似乎受挫了,讓他來金陵赴任,不難。”
“哦,有什麼事能讓他受挫?”
吳琳有些好奇。
胡鉉從袖子裡摸索了幾下,拿出了一封書信:“你看看,他似乎在找一個人才,隻不過尋遍了山陽,也沒找到。”
吳琳接過書信看去,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沉聲道:“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是何人所作,如此有誌之士,若不能為朝廷所用,不能為吏部提擢,那可是我等失職啊。”
胡鉉無奈地笑了笑:“不知此人是誰,隻聽張和說,有人將這首詩題寫在了其院牆之上,當時任光祖也看到了,還協助找了一番,結果是不見其人。”
吳琳凝視著書信,認真地說:“山陽可是淮安府府治之地,南北走船眾多,若不見其人,興許是路過山陽的讀書人所留。”
胡鉉笑意濃烈,稀疏的三五牙齒露了出來:“是啊,所以我想張和一定願意來金陵尋訪尋訪。八月裡路過山陽的讀書人,吏部應該有記錄可查吧?”
吳琳瞬間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