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老方不太可能記錯老爹的死期,而他爹方克勤死在空印案裡,也是曆史上有記載的,很多人借清官方克勤的死黑老朱。
空印案發生的過程不重要,要人命的是案發之後的判決:
主印官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並充軍變位。
句容誰是主印官?
是知縣啊!
顧正臣頭皮有些發麻,看向胡泰:“你知道是空白書冊,還敢送來讓本官用印?”
胡泰有些委屈:“縣尊有所不知。這縣衙裡的錢穀收支、稅款賬目,需要與戶部賬冊分毫不差方可結項。若有一絲不符,整個賬冊便要駁回,要求重新填報,並加蓋官印方可二次核對,這樣做,極是繁瑣,耗時耗力。故此先準備好加蓋官印的空白書冊備用,一旦哪裡有錯漏不符,可直接在金陵重造,無需跑回一趟……”
薑牧連連點頭,沒錯,就是這個理。
這在元朝時期早就是慣例了,從來都沒被禁止過。既然大明繼承了元朝的賬冊製度,自然連這一套也得搬過來用。
顧正臣可以理解空印書冊出現的必然性。
明代繳納兩稅,往往是實物稅,即以糧食為主。這些糧食收上來之後,是需要解運至金陵或指定倉庫的,比如淮安倉等。
在糧食起運之前,縣衙會完成這筆稅糧的造冊,然後上報。
但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遭遇了糟糕天氣,比如下了大雨,糧食沒照顧好受潮了,發黴了,那這部分壞掉的糧食,就是意外損耗。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損耗,也有人為因素,比如路上耽誤的時間長,帶的糧食實在不夠吃了,人總不能看著一堆堆糧食餓死吧,打開兩袋子米吃飽了再上路,可以理解吧?
不管是什麼因素,啟程時的糧食,和送達的糧食,未必能嚴絲合縫對得上。
倉庫一稱量,哎呀,少了三斤糧食,記在賬冊上,等日後你上金陵核銷的時候,兩個賬冊一對,兄台,你們賬冊不對啊,當初可是少了三斤糧食,回去重新填造你們的賬冊吧。
計吏無奈,返回治所,填造好賬冊之後又到了金陵,那位一看,眉頭一皺:兄台,你這還是不對啊,一加一等於二,你們怎麼能等於三呢?這裡求和錯了,回去重填。
大哥,我們可是四川的官,來回一趟幾千裡,你要不要放過咱們,不就是一個小數目,耽誤不了多大事。
戶部不答應。
這也能說得通,你們來回跑,受累的也不是戶部,若是寬容了,出了事,到時候吃罪的可是戶部。這就是一背黑鍋的差事,戶部自是不願意背。
那什麼,你儘管回去,我們會在這裡等著你回來的。
那位罵幾句神搓搓、瓜娃子的話,仰頭看天,悲傷逆流成河。一年到頭,自己老婆、孩子還沒看幾眼,全看這娘的天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