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古代沒有這個詞彙。
古人對規律的解釋往往歸為一個字:
道。
道是一切的規律,是世界的本源。隻不過這個道,有點不好找到。在顧正臣的認識裡,規律隻能說是“道”的一個內容。
看了看朱元璋銳利的雙眼,顧正臣走至一旁,坐了下來:“陛下,白居易有詩作: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這是對草規律的認識。”
“李白曾言: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這也是一種對規律的認識。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自然萬物都有時節,這些都可以稱之為規律。”
古人不是沒有唯物觀,比如《荀子·天論》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隻是這句話不能說,說出來自己會挨揍,畢竟老朱自稱天子,批判“天人感應論”和罵老朱的非本生爹(天)沒啥區彆。
朱元璋似有所悟,連連點頭,然後問:“那王朝的規律在於何處?”
顧正臣認真地看著朱元璋,肅然道:“陛下,王朝的規律,在臣看來,他就如同一個圓。有些王朝國祚數百年,這個是大圓。有些王朝,短命數年或數十年,是一個小圓。想要讓王朝不朽,就必須跳出這個圓,打破圓的始終起滅相接,讓王朝成為一條線,一條前進的、朝著前方奮進的線!”
圓與線?
朱元璋與朱標聽得入神,對王朝更迭有了彆樣的認識。
宋濂有些震驚,看著顧正臣的目光滿是驚歎。
劉基盯著顧正臣,深邃的目光再沒有了初始的渾濁與渙散,而是凝聚著智慧。
眼前的顧正臣,竟比自己想象的更為厲害。
句容初見,他是表現得不同尋常,隻是劉基想不到,此人對於王朝更迭的認知竟是如此的深邃,他所講述的話,也是如此的深入淺出,令人耳目一新。
他似乎清楚朱元璋沒怎麼讀過書,對深奧的東西難以理解,所以選擇了最為簡單的話語去講述複雜的事。
這種人,未來不可限量!
朱元璋知道大圓、小圓,無論是什麼圓,它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始終起滅相連,無論起點在哪裡,那裡都意味著終點。
圓,如同一個宿命的環,不管怎麼掙紮,不管如何設計,不管如何推動,它都會奔赴滅亡。
但線不同,線有開始,但延展下去,沒有結束!
朱元璋明白了王朝的“宿命”,看向顧正臣:“如何跳出圓成為一條線?”
顧正臣正色道:“陛下,想要讓王朝脫圓成線,就必須解決一個根本的問題。”
“什麼問題?”
朱元璋急切的追問。
顧正臣嘴角微動:“吃飯。”
朱元璋嘴角動了動,終沒說出話來。
顧正臣認真地說:“除了外敵之外,顛覆王朝的力量是百姓,而百姓之所以拿起鋤頭、菜刀造反,原因是什麼,微臣想陛下很清楚,說到底,幾千年的王朝更迭,除了權力場的鬥爭之外,就是飯碗的鬥爭。”
朱元璋當然知道百姓為何造反,因為沒有吃的,沒有活路了,不造反要死,造反還可能不死,這種二選一的問題,根本就沒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