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下聘,婚禮三禮(2 / 2)

古代婚禮主要有六個程序: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自漢開始,對每一道程序都十分重視,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以六禮為準辦婚禮。不過在一些戰亂時期,往往是“禮崩樂壞”,百姓都朝不保夕了,誰還用六禮,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婚禮從簡,用的是“拜時婚”,這個程序相當簡單:

女子用質地輕薄的絲織物蓋於頭上,丈夫將其撥開,再拜完公婆,就算成婚了。

不過隋唐時期,禮製重新建立起來,六禮又被拿了出來。至宋代時期,六禮程序開始合並。《宋史·儀衛誌》記載:“士庶人婚禮,並問名於納采,並請期於納征。”

這也就意味著宋時,六禮已經成了四禮。

這也很合適,你拿著大雁送聘禮去了,人家都答應這門親事了,順便問下姑娘叫啥名字,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沒必要再單獨分出一天,再準備一份禮物,這耗時耗財啊。

還有納征,這是訂婚,既然婚都訂了,商量下婚期敲定日子,再正常不過,完全沒必要再來一趟“請期”。

宋人是懂得變通,知道享受日子的,朱熹估計也是受“簡化”思維影響,在《朱子家禮》中將納吉也取消掉了,直接成了納采、納征、親迎三禮。

朱元璋恨不得當朱熹的子孫,要不是朱熹家還有後人,家譜清晰明了,實在是加不了朱初一的名才作罷。子孫當不成,但可以當朱熹的追捧者,大明婚禮,老朱定下的規矩就是依《朱子家禮》來辦。

從婚禮這個角度來說,不少百姓是受益於朱熹的,要不是他簡成三禮,老朱很可能對標漢朝,複古至六禮,到那時,六禮可要送五次禮,五隻大雁或大鵝,麻煩媒婆五次……

衛大娘說了一大串,張和隻是平靜地喝著茶,待衛大娘說完,張和看了看門口的繡鞋,開口道:“小荷,你將小姐請到書房。”

小荷聽聞,連忙走出來答應後,又跑了出去。

張和對衛大娘說:“還請稍坐,老朽去去就來。”

書房。

張希婉不安地看著張和走了進來,行禮喊了聲:“父親。”

張和抓了抓胡須,看了看張希婉,平和地說:“想來你也應該知道了,顧母為顧正臣下聘,找來媒婆為你們說合。顧正臣是什麼人,想來顧青青早就告訴過你,隻是你們畢竟沒見過麵,他不知你,你不知他。”

“此事事關你後半生,父親希望你慎重考慮,若你對顧正臣有意,父親便應下,若你心有顧慮,父親便先退掉,改日安排你們見上一見再論婚嫁也不遲。”

張希婉看著疼愛自己的父親,猶豫了下,低聲說:“父親,其實,其實女兒見過顧正臣。”

張和有些錯愕。

張希婉低下頭:“昨日臘八,我與顧青青去了天界寺,在那裡遇到了顧正臣。”

“天界寺?”

張和有些生氣:“這個顧青青,竟瞞著我讓你們私自相見,著實可惡!”

張希婉連忙說:“父親,顧青青並不知顧正臣去了天界寺。”

“哼,胡言,定是顧正臣故意安排。”

張和頗是不滿,好像自己的女兒吃了很大的虧一樣。

張希婉見情況不對,著急不已:“不是的,女兒早在山陽時,就邂逅過顧正臣。”

張和吃驚不已。

張希婉不安地揉著手帕:“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父親不是一直想要找到留詩之人,這首詩——是顧正臣所寫。”

張和猛地坐在椅子裡,目瞪口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