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華雲龍之死(1 / 2)

毛驤低著頭,一臉慚愧地退出華蓋殿,轉至無人處,臉上浮現出笑意。

自己將奉旨整頓羽林衛!

朱元璋拿出一份文書,這是沐英所寫,上麵詳細記錄了顧正臣如何鼓動句容衛軍士士氣,並將顧正臣關於軍隊信仰的事完完整整寫了出來,末了還加了一句評語:

臣以為顧指揮僉事策,可興全軍,利江山穩固!

朱元璋看完文書之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自己打天下,軍士的信仰是什麼?

明教?

彌勒?

不,是為了吃飽飯,是為了填飽肚子。

雖說紅巾軍打著“小明王”的旗幟,以複宋來號召軍士戰鬥,可這都不是信仰,隻是空洞的口號。

宋沒了百年,見到宋時代餘光的老人都死絕了,沒幾個百姓知道宋是繁華的還是憋屈的,是美好的還是差勁的。

四方征戰,靠的是軍紀,軍威,靠的是一次次的勝利!

武將的威望,統帥的威望,軍士紀律的約束,殺敵才能吃飽飯,才能活下去的處境,是軍隊戰力的關鍵。

隨著自己消滅了一個又一個敵人,隨著韓林兒沉在水裡淹死,大明徹底與明教、白蓮教劃清界限,將其定義為邪教妖人。

信仰,大明軍士有什麼信仰,有何信仰可言?

宋濂提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種口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在北伐時期確實極大鼓舞了士氣,消除了北伐途中許多抵抗。

這是當時全軍,乃至全天下漢人的共同信仰,對吧?

可如今大明開國第七個年頭了,韃虜雖沒有完全消滅,可中華已立,大明已立,萬民有了自己的田地,自己的家園,此時在喊“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已有些不合時宜,也未必能振奮人心。

信仰!

朱元璋看著空曠的大殿,許久之後,將目光收回,落在文書之中。

顧正臣說的對,軍隊必須有一個信仰,而這個信仰,是自己,是大明皇帝,是大明王朝!

忠誠於君主,忠誠於大明皇帝,忠誠於大明王朝!

找到這個信仰,自己便可以完全控製軍隊,甚至是自己之後,朱標也能牢牢控製住軍隊!

用什麼作為信仰?

顧正臣提出的是“殺敵報國、馬革裹屍、開疆拓土、覓個封侯”,在自己看來,應該將“忠於皇帝放在第一位”!

朱元璋不是沒被將領背叛過,也不是沒被親人背叛過,徐達、李文忠這樣的心腹戍邊練兵,自己都睡不安穩,隔幾個月便會將這些人叫到金陵來。

哪怕是華雲龍犯了點錯,自己也要將他從北平喊過來。

因為他們是武將,粗魯一點,欺負百姓一點,欺負文官一點,自己看在他們的功勞上,可以適當寬恕。可若是做了不應該做的事,腳踏入了不該踏入的地方,那就需要嚴懲。

忠誠是第一位,若沒有了忠誠,其他都是虛假的。

朱元璋想明白過來,派人傳令徐達、李文忠、馮勝回朝。軍隊信仰的問題,必須與這一乾主將商議。北麵邊疆不會有事,王保保估計此時也在放羊,給戰馬補膘,一時半會也不會跑過來。

將沐英送來的文書揣在袖中,朱元璋打算臨睡之前再看一遍,然後又開始處理政務。

吏部官員認為北方郡縣民少事簡,而設官如南方郡縣,同俸給之,有些疲民,建議削減北方府州縣官員三百零八人。

這建議倒是中肯,像是河南行省,沒多少人,就不需要設那麼多縣丞、主簿、同知、判官等,山東一些州府也可以精簡下人員,節省點俸祿是好事,等到人口增多之後,適當增添官員便是。

雷電閃爍,撕開黑夜。

鳳陽府,濠梁驛館。

滿是絡腮胡子的華雲龍冒雨入住,驛館的人小心伺候,誰也不敢得罪淮安侯。

華雲龍陰沉著臉色,命人送來一壇好酒,吩咐隨從各自安歇,獨自一人進入房間之中。

窗戶沒關。

外麵閃電不斷,華雲龍站在窗邊,看著暴雨傾盆,無奈地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鳳陽還是老樣子啊,如此大的雨,持續個三五天,恐怕成澇災了吧。”

擔心這裡的百姓?

華雲龍提起一壇酒,直接往嘴裡灌,許多酒水從嘴邊流淌而出,打濕了胸膛上的衣襟,又如窗外的雨,潑落在地板之上。

“上位,這兩年來可沒少斥責咱,可也不至於讓咱丟了兵權吧?”

“眼下納哈出時不時南下遼東,王保保又在關外虎視眈眈,就應該讓咱留在北平好好練兵,多大點事,至於如此急切地召喚,還讓何文輝代掌兵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