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最多一些土財主弄點人手護院子,沒幾個商人能成大事。
“臣以為,天下大勢、王朝國運是否長久主要取決於兩點:其一,外敵,其二,農民。若陛下能讓廣大農民吃飽飯,穿暖衣,沒人敢以下犯上,商人分散,且多時自私自利之輩,形不成氣候,更不可能威脅朝廷……”
顧正臣費了好大的口舌,從商業、商人、稅收、再分配的角度一點點地講述,終於打消了朱元璋的顧慮。
朱元璋沉思一番,鬆了口:“朕會安排一些人去詢問商人,若他們認為樂見關津稅、增加商稅,朕便答應。”
顧正臣行禮告退。
沒過三日,朱元璋便批準了顧正臣的文書,並命戶部執行。至此,大明的關津稅大部分被取消,商稅上浮。值得一提的是,關津稅取消之後,一些非必要的關津也被撤去,部分巡檢司被撤銷。
商人看到了行遠的便利,許多商人的足跡不再隻局限於行省之內,而是開始跨行省做買賣。沒有了關津折騰人,貨物運輸的成本驟降,相應地可以降一些價格,擴大下銷量,而這又帶動了商稅的增長,商稅補貼給軍士,軍士拿去購買貨物……
世界像是一個封閉的環,從這一頭出發,兜兜轉轉再次回到起點。不同的是,每經過一次閉環,每個人手中都多了一些東西。
接下來的兩個月,顧正臣在十萬軍士逐漸適應訓練強度之後,開始在夜間滲透精忠報國的思想,每日一個時辰,雷打不動。
為何要忠君愛國,為何要征討胡虜,為何要拋頭顱、灑熱血,這些事都以通俗易懂的話語,灌輸給所有軍士。
不管是不是有人對這一套不屑,顧正臣都樂此不疲,不斷給他們洗腦,甚至還將老戚的“凱歌”當了軍歌,每日早上跑步高唱,晚上結束了也要高唱……
“洗腦”不是短期的事,短期的是一時熱血忽悠上了,長期才是深入神魂,血涼透了也不會忘的那一種。
進入十二月份,顧正臣便離開了大教場。
無他。
張希婉距離臨盆還有兩三個月,身邊雖然有母親、妹妹和丫鬟等照顧,可總歸需要自己這個男人在身邊陪著。
張和看著顧正臣瘦了一圈,也不好責怪,畢竟為朝廷辦事。
陪在老婆身邊時,顧正臣並沒有閉塞消息。
十一月份,朱元璋命衛國公鄧愈為征西大將軍,沐英為征西副將軍,劍指吐蕃。命令傳了出去,但真正的戰鬥還需要等到明年夏日。
在這次行動中,顧正臣插了一腳,以吐蕃地勢險峻,軍士疲傷多等理由,強烈要求朱元璋給鄧愈三個太醫隨行。
鄧愈是個好人,在自己在鐘山中箭之後是他叫開金陵城門,將自己送到太醫院門口的,也是他強行讓內侍以十萬火急通報朱元璋的。
按照曆史,鄧愈將在征討吐蕃勝利班師途中,病去!
曆史沒說鄧愈是什麼病症,顧正臣也不敢預言鄧愈會死,隻能以這種方式加一道保險。
「感謝yiisan、長夢冷、墨十叁、書友0、西卡比斯等兄弟的打賞,也感謝度裡不知哪位的打賞,感謝所有兄弟們的投票與支持,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