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這一走,文瑤還很不習慣,畢竟遇到事情她都是跟李逸商量,有些時候不用多說,李逸都會幫她把很多事情解決,不知不覺中,文瑤自己都沒發現自己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
李逸不在,文瑤總覺得沒勁,正好碰上大頭他們休假,帶著幾個少年郎就直接奔著臨京縣去了。
現如今的臨京縣已經和他們第一次來時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還未進城,就看到一輛寬大的馬車停在城外五裡坡的地方,那裡建了個簡單的長廊,長廊外豎著一塊牌子:五裡坡站。
馬車設計巧妙,前麵兩匹馬負責拉扯,車廂比起他們平日裡乘坐的馬車完全不同,裡麵沒有暗格茶幾等物,就是車廂和座位。
座位成排,一排可坐三人,一輛馬車裡有五排這樣的座位。
此時他們的馬車從旁邊過,還能看見有人買票上車,都是住在附近的百姓。
馬車半個時辰一趟,每趟停留一盞茶的功夫,不管上多少人,車夫時間到了就走,然後在下一個站點再停留一盞茶,時間到了就走,如此一直到城門口。
同樣的,城門口也會有同樣的馬車同一時間出發,半個時辰一輛,這一趟馬車隻來往城外五裡坡到城門口。
城內也做了規劃,做了人車分流,專門開辟了一條線路走馬車,不管是私人的馬車,還是衙門的公共馬車,都走那邊,比起城外,城內的公共馬車每趟車的時間會縮短一些,路線基本上就是繞城一圈再回到原點。
碼頭做了規劃,蓋了商業街,對來往船隻全部統一管理,碩大的臨京縣風景名勝區歡迎你的橫幅掛滿了碼頭。
來來往往的行人絡繹不絕。
離得近了,還能遠遠看見江對岸停著一艘像船又不是船的大船,幾個少年趴在馬車窗戶上詢問文瑤。
“瑤瑤姐,煙火表演什麼時候才有啊?”
那艘船,就是文瑤的煙火隊的船,船麵寬闊,做了防火設施,等到這邊準備的差不多了,便會每月初一和十五表演煙花秀,船在江上,不用擔心煙花傷到遊人,也能保證在臨京縣每個地方的人都能看見漫天璀璨的煙花。
除此之外,文瑤最近還在琢磨燈光秀,畢竟這麼大個船,不多利用利用,感覺浪費了。
隻是這裡沒有科技,沒有電更沒有投射燈,一切依靠都隻能依靠最原始的燈火,好在鏡子已經搞出來了,她最近就是在琢磨利用光的折射來完成燈光秀的想法。
可惜,這個節骨眼上李逸被皇帝派出去賑災了,不然的話有他在身邊,一定能幫自己補足自己想不到的地方。
“哎……”文瑤一想到這個就唉聲歎氣。
也不知道李逸什麼時候回來。
馬車直接排隊進了城,直奔他們在臨京縣的家。
為了方便來往,文瑤在臨京縣買了個院子,又買了兩個下人平時在這邊照看。
街上明顯比以前熱鬨多了,人來人往到處都能看到賣東西的小販,亂中有序。
街上巡邏的衙役也不少,兩兩一組,保證來玩的遊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