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易點點頭,了然,他爹還是個好麵子的人。
祠堂旁邊還有個新蓋的小院,文修易好奇的看了幾眼,村長立馬解釋道:“那是村子裡的學堂。”
“啊?”他們走的時候還沒學堂啊,之前大頭他們給村裡小孩上課都是在李屠戶家裡的,這大半年連學堂都蓋好了?
村長解釋道:“也是老太爺和老太太出錢蓋的,還請了兩個固定的先生,當然,書院的那些學子們也經常會來給孩子們上課,現在附近十裡八鄉的不少孩子都在咱們這學堂裡上學呢。”
現在他們古桐村站出去,誰不誇一句?就是走在外頭報一句他們是古桐村的人,彆人都要多給幾分麵子。
一路過來,村長不停地跟文修易介紹村裡的情況,誰家存了點錢弄了個小鴨棚也跟著養鴨子,誰家小子讀書不錯,但是上不起書院,老太爺和老太太就出錢資助,但是都寫了欠條,往後有了出息是要還的。
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慢慢的就到了自家大門口。
文修易差點沒認出來自家門口。
他左右看了看,沒走錯啊。
村長頗為自豪的開口道:“咋樣?這門口這些樹啊花花草草的,都是村裡人給種的,學著那大戶人家庭院的造法,院子裡咱們也進不去,就想著在外麵也蓋個小花園啥的,打開門看著風景也賞心悅目不是?”
文修易嘴角抽了抽,雖然現在是冬天,看不出來鳥語花香,但是他能想到,開春之後萬物複蘇,這門口該是個啥樣的。
就是文瑤下了馬車都以為自己走錯了。
聽了羅氏的解釋才知道這回事。
“反正我們也攔不住,就隨他們去了,你們回來遲了,沒瞧見開花的時候,挺好看的,你看,石桌石凳啥的弄了不少。”羅氏說道。
文瑤轉了一圈,發現這就是把他們家門口給弄成了一個小花園啊,彆說,還真挺像那麼一回事,要是中間再弄個噴泉小廣場啥的,就更像了。
一群人進了家門,家裡被收拾的很乾淨。
文修易剛剛坐下,魯伯就帶著一大家子,還有秦伯燕燕他們來給文修易他們磕頭。
文修易問了家裡的情況,又介紹了這次隨他們回來的曾嬤嬤。
一聽曾嬤嬤是從宮裡出來的,其他人難免有些局促,男丁還好,女眷這邊,魯嬸和兒媳婦可慌了,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放,生怕被這個從宮裡出來的嬤嬤給挑了錯處。
好在曾嬤嬤隻是跟他們打了招呼,便安靜的跟著文瑤,也不曾為難他們,這才鬆了口氣。
晚飯村長是在文家吃的,幾杯酒下肚就開始拉著文修易哭了起來,哭訴這些年的不容易,哭訴如今古桐村的揚眉吐氣,最後還是文老漢怕他耽誤了大兒的休息,才讓人把他給送回家去。
村長一走,家裡關起門來就隻剩一家人了。
李氏忍了一天,終於等不住了:“大哥,小俊,文發咋樣了啊?”
文修易喝了點酒,差點把這事兒給忘了,趕緊晃了晃腦袋說道:“弟妹,你彆擔心,文發還在北境,不過你也彆太擔心,我把他托付給了北境的夏將軍,夏將軍鎮守北境,會照顧好文發的,放心吧。”
文瑤也道:“是啊,二嬸,三哥還說要給你也掙個誥命回來呢。”
李氏見兒子沒事,還被將軍帶在身邊,就放心了不少,聽了文瑤的話就不好意思了起來:“什麼誥命不誥命的,他自己好好的就行,二嬸不圖這個。”
要不是那嘴角壓都壓不住,文瑤都要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