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那你們最終如何決定的?”
王矽說道:“還能如何?這是個好主意,當然要采納。朝廷可以官辦學堂,我們也可以響應朝廷的號召,大肆建設民間書院,全力支持人人識字大計,難道朝廷還能反對?”
王汲善沉默了,朝廷不可能反對,哪怕皇帝不願各家開門培養門客,也不可能公開反對,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民間百姓對我們這些世家貴族非議不少,我們廣開書院,他們會來就學嗎?”
王矽哈哈大笑起來:“在朝廷沒有官辦學堂之前,這些百姓可是擠破頭了想識幾個字,有來我們這裡借書的,有旁聽借讀的等等……”
“現在嘛,朝廷雖然在各地開設官辦學堂,但比較條件有限,就一個先生,能教幾個學生?而且蒙學三冊,太過淺顯,人人都識字之後呢?誰來教學?”
“那些聖人經義,可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講述的。”
“隻要百姓裡麵還有人想科舉做官,就必須要學習高深學問,那他們就沒得選,我們辦的書院是最好的去處。”
隻不過,唯一有個難題……
什麼難題?
“開銷太大!單單在各家族地開設一個學堂,沒意義,最多教授百十個學生,還都是我們族地本來的百姓,原本就是我們的人。”
“所以要辦就在各地辦私塾,朝廷的手伸不到的地方……粗略算了一下,單單想在一州之地辦好學堂,花費就要占據我們各家一年收入的一成。”
這麼多?
王汲善驚呆了。
各個家族一年的收入是多少?王汲善不清楚具體賬目,但還是有個大致概念的,比如說太原王氏,經營著幾乎全國的布匹行業,衣食住行的衣一項,利潤有多少?
這麼說吧,國庫存銀跟王氏一年收入比起來,那就是九牛一毛。(當然了,也是因為現在國庫沒什麼錢。)
王氏收入巨大,支出用度也不少,比較那麼大個家族,越是龐大的上層體係,就越是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撐,所以一次拿出一成收入另辟一門,換了是誰都要傷筋動骨,都要好好考慮考慮。
“既然開辦學堂耗資巨大,那朝廷和蕭銳是怎麼辦的?他們比我們這些家聯合起來還有錢嗎?”王汲善不解。
王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他有個猜測,那就是蕭銳造紙、印書的成本極低、極低,但沒有切實證據。
沒錯,這就是技術的差距。
各家開辦私塾學堂,投入的不僅僅是宅院、教書先生,還有書籍、紙筆等等,特彆是書籍和紙張,市場價購買都不便宜。如果開辦學堂,需要印刷出那些教材經義,這是筆最大的支出。
可他們不知道,蕭銳遍地撒蒙學三冊,成本低廉到令人發指。
清河崔氏的人或許知道,但卻因為跟蕭銳的約定,他們不敢揭露,這就坑了其他隊友。
另外還有一項差距。朝廷隻是將學堂開辦到各地的郡縣,而各大家族的書院、私塾,將會開遍那些人口聚集的村落鎮子,這麼算起來可比朝廷的書院多多了,花費巨大也是應該。
很快,各大家族行動的消息就傳到了長安,李二原本還有些擔心,對方這是在跟朝廷搶人,可跟蕭銳商量過後,忍不住大笑起來,這是個坑啊!
各大家族明知道是坑,卻不得不踩。
“你小子可真是壞!”
我?
“陛下,這可不是我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