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明上河的人間煙火(1 / 2)

臨安不夜侯 月關 4380 字 1個月前

此時的臨安,富甲天下。

一艘艘小船從太陽升起時,就從臨安城的各處水門魚貫而入,將市郊最新鮮的蔬菜瓜果、魚螺蝦蟹送到禦街沿岸各處酒樓、茶肆裡去。

坐在船頭的農家小娘子還在輕輕地哼唱著小曲兒,無憂無慮。

臨安城的茶樓酒肆、藝場教坊,也從夜色中蘇醒過來,重新陷入處處笙歌。

人口如此眾多,街市如此繁華,但臨安的大街小巷,卻是潔淨無比,並不見汙穢。

中華民族的城市管理,曆史極其悠久。

“殷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

”秦連相坐之法,棄灰於道者黥。”

唐朝時候,則是“出穢汙之物於街巷,杖六十。”

隻有嚴刑峻法禁止居民亂倒垃圾穢物自然不行,“路廁”和專門的城衛清掃機構,也是很早就出現了。

宋朝在這方麵做的尤其好,設立了“街道司”這樣的環衛機構,臨安城的“環衛工人”們都穿著統一的青色袍衫,清掃著大街小巷。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

這些文字裡的描述,是臨安城的真實寫照。

但文字裡的描述再如何美麗,也沒有置身其間的鮮活。

一進城,楊沅就走進了這樣一副鮮活的畫卷。

他耳邊聽到的有吳儂軟語,也有河洛之音。他親眼看著的,是摩肩接踵的行人,一路的人間煙火。

從他踏進臨安城開始,水墨便已不再是一副寫意,而是一副寫實。

沿禦街一路走下去,到了太平坊的時候,楊沅向右一拐,穿過太平坊,就是後市街了。

按位置來說,這兒就相當於後世城市的二環以內,城中心地段。

楊沅騎的驢子就是從後市街的陸氏騾馬店租來的。

大宋的主要城際交通工具就是驢,有條件養馬的向來都是燕趙、陝西和西域一帶的地方。

可大宋立國時就先天不足,到了南宋時候就更沒了養馬的條件。

因此,若不是大官巨富或者軍人武職,是輪不到你騎馬的,就像今天的蘭博基尼,那也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

牛車太慢,轎子太貴,也就小毛驢最能吃苦耐勞。但,一頭毛驢的租金一天下來也有一百文錢了,而一個大宋百姓,一天的收入基本上在一百至三百文之間。

所以楊沅因為大老遠的送索喚去班荊館,卻無人簽收而大怒鬨事,其實也情有可原。

楊沅在陸氏騾馬行還了驢子,出來後再過一道石牌坊,就是一條青石鋪成的小巷。

小巷其實並不窄,隻是巷中還有一條河。

河水潺潺,兩廂住戶門前常有一道石階直接鋪進河裡去,方便居民們汲水與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