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暗流(1 / 2)

臨安不夜侯 月關 6764 字 1個月前

早上,太後宮中。

吳皇後依舊一早便來向太後請安。

吳皇後十三歲入宮,曾經隨趙構一起流亡於海上。

吳皇後不僅文才出眾,還曾習練過武藝。

趙構逃亡期間,她時常身著戎裝,佩劍隨侍於官家左右,可謂勞苦功高。

不過,即便如此,因為趙構對大他一歲的發妻邢氏情深意重,所以後位也依舊空懸了一十六年,一直不曾再立過皇後。

直到韋太後從北國回來,也帶回了邢氏已經死去的消息,灑淚祭奠了亡妻之後,趙構才正式把吳氏立為後宮之主。

吳皇後是一位賢後,深得上下愛戴。而她也以身作則,每日都向皇太後問安,風雨不輟。

皇太後韋氏對這個兒媳也甚是滿意,看見她來,忙招呼她坐下,陪自己一起用膳。

韋太後如今已年過六旬,是個麵目和藹的老婦人。

其實她年輕時候,姿色也不算上佳,隻能說是中上之姿,反倒老了,愈見慈祥。

韋太後出身卑賤,原本是致仕宰相蘇頌買回家中的一個小丫鬟,後來送入宮中做了徽宗皇後鄭氏身邊的一個侍女。

當時,宋徽宗正寵愛劉貴妃,鄭皇後為了不讓劉貴妃專寵,就安排自己身邊的侍女喬氏去侍奉官家。

這喬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容顏也極是俏美,一下子就得到了宋徽宗的寵愛。

而喬氏在鄭皇後身邊時,和同為侍女的韋氏是一對好閨蜜。

兩人曾對月盟誓,今後二人不管誰發達了,絕不忘記提攜姊妹。

所以,小喬便經常給徽宗吹枕頭風,慫恿他去臨幸自己的好姐妹韋氏。

宋徽宗身邊不乏絕色,對隻是中上之姿的韋氏不太看得上眼。

不過架不住小喬這個好閨蜜不停地對他撒嬌弄癡吹枕邊風,徽宗就勉為其難地臨幸了韋氏一次。

結果,人家韋氏是個爭氣的,據《起居注》記載,韋氏就被徽宗臨幸了一次,便懷了孩子,也就是趙構。

不過,哪怕是給徽宗生了兒子,韋氏也依舊不得寵,生下皇子之後,隻給了她一個“平昌郡君”的封號,依然是個下等妃嬪。

她的兒子趙構也隻是徽宗三十一個兒子裡邊很平常的一個,並不受父親待見。

可是,趙構的運氣比他娘還要好,最後居然成了皇帝。

而韋太後流落北國那麼多年,居然也一直活得很硬朗,直到被兒子從北國接回來奉為太後,也算是苦儘甘來了。

因為這樣的坎坷經曆,韋太後是個性情溫和的女人,和吳皇後婆媳倆從未鬨過什麼不愉快。

婆媳倆有說有笑的,快要用餐結束的時候,便有宮女來稟報,普安郡王趙瑗來問安了。

趙瑗是趙構的養子,對養父趙構、皇後吳氏事母至孝的舉動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也是一個極為講究孝道的年輕人,進宮請安那也是風雨不誤的。

韋太後便吩咐傳見。

這邊撤了禦膳,太後和皇後上坐,宮娥奉了茶來。

韋太後呷了口茶,對吳皇後笑道:“璩哥兒推介給老身的這種沏茶法沏出的清茗,確是越喝越有滋味。”

吳皇後笑道:“太後說的是,我如今也已改喝清茗了。”

二人正說著,普安郡王趙瑗便進入宮殿,向太後、皇後請安。

韋太後和吳皇後受了趙瑗的問安,詢問了幾句他的功課與身體,趙瑗便起身告辭。

趙瑗正要退下,便有宮女進來,稟報道:“太後,皇後,恩平郡王趙璩來請安了。”

吳皇後聽了便笑起來:“這可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璩哥兒今天這麼早便進宮請安來了。”

韋太後也忍不住笑起來:“這隻小猴子,難得起個大早,快叫他進來。”

從這,就能看出韋太後和吳皇後對待兩個皇養子的親疏來了。

韋太後和吳皇後對趙瑗也是很慈祥的,但是對趙璩,卻更親昵一些。

畢竟,趙璩才是吳皇後親手養大的那個。

而吳皇後經常往韋太後身邊走動,所以趙璩對養母和奶奶都更熟悉些。

一母同胞,都在親生爹娘身邊養大的孩子,都還有最得寵的一個呢,何況趙瑗和趙璩都是宮中養子。

趙瑗聽說弟弟來了,微微一笑,便退過一邊,沒有急著離開。

他和趙璩都是太祖趙匡胤一脈子孫,原是堂兄弟。

趙瑗本名趙伯琮,趙璩本名趙伯玖。

小時候在宮裡,他們時常一起玩耍,學文習武時二人也在一起,感情極好。

隻是長大成人,各自賜下王府,離開皇宮之後,二人就有些漸行漸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