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軟硬兼施(1 / 2)

“你說那位孔雀王朝的主宰,阿育王會在三年之內稱帝?並且把孔雀王朝改為中央集權的國家?”

“這怎麼可能!”

溫氏的地牢內,崔遠剛剛說出這番話,就惹來了嬴政的極度震驚。

其實不怪嬴政會驚訝,畢竟現在的世界上,大秦是惟一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製國家。

之前和李世民交流過的時候,李世民還告訴他,哪怕是在大唐,世界上絕大數國家也依舊是奴隸製。

可以說,現在大秦的製度是完全領先於時代的。

孔雀王朝好端端的,憑什麼會提前千年,就要開啟封建製度的改革?

“這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崔遠輕笑著道:“而且原因就在我們的身上。”

說著,崔遠拿出紙筆寫出了一份名單:“因為魏豹,韓信和田儋等這些六國餘孽已經跟隨離去,而他們現在都在孔雀王朝。”

“他們想要借助阿育王的力量複國?”

嬴政眉頭一跳,剛才還疑惑的目光瞬間帶上了冰寒。

魏豹是曾經魏國王室的後裔,田儋是曾經齊國王室的後裔,韓信也不是那個正在六村堡當陪讀的兵仙韓信,而是韓國王室的後裔,未來的韓王信。

這些人當初在婚禮上刺殺嬴陰蔓的趙歇一樣,都是板上釘釘的六國餘孽,寧願死也不會放棄報複大秦。

他們前往孔雀王朝,嬴政隻想到他們想要複仇這一個可能性。

“沒錯。”

崔遠點頭,然後根據這一點,繼續推測道:“既然可以確認這些人的目標是顛覆大秦,複興六國,那麼剩下的問題就很簡單了。”

“因為現在大秦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所以為了複仇,他們必須要幫助孔雀王朝強盛,而讓孔雀王朝變強的方法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進行封建變法,強化中央集權。”

說到這裡,嬴政不由想起了當初的商鞅變法,就是因為它,秦國才會崛起。

並逐漸和其餘六國拉開差距,為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為了複國,還是為了讓自己的權力更加集中,六國餘孽和阿育王在中央集權這一點上都是一拍即合的。

“你的猜測合情合理,但是你為何那麼確認阿育王會在三年之內開啟改革?”

嬴政對這一點很迷惑,當初商鞅變法可是持續了數十年,最後商鞅還被憤怒的秦國貴族們清算,被五馬分屍而死。

可以說,十分的慘烈。

阿育王竟然隻想用三年,就走完大秦數十年才走完的道路,莫非他是不想活了?

“並非阿育王不想要活,而且根據三位使者所說,阿育王是一個極度自負,並且極力追求成效的君王。”

崔遠猜出了嬴政心中的想法,緩緩解釋道:“為了打壓孔雀王朝內部的婆羅門勢力,他沒有和任何人商量就引入了佛教,一種宣揚眾生平等的宗教。”

“並且還公開表示自己就是虔誠的佛教徒,還讓人在孔雀王朝各處山壁和石柱上,刻寫佛教教義和自己根據佛教教義定製的法典。”

“這種人一旦確認了方向,就不會什麼緩緩圖之,隻會想要一步登天,想要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

“所以在知道大秦因為中央集權而強盛後,三年之內,他必然會當著所有人的麵,高調登基稱帝!”

……

“從此以後,皇帝將會主宰孔雀王朝的一切,是這片土地上最為尊貴的人!”

“皇帝他的決定,不能有任何的違背!”

華室城。

當阿育王這番話語說出來的時候,整個皇家花園全都陷入到了一片嘩然之中,嚇得一旁悠哉喝水的孔雀立刻抬起頭,撲騰著羽毛離去。

這一刻不單單是婆羅門們,就連忠心於阿育王的刹帝利和六國餘孽們,也全都被阿育王這個決定嚇到了。

阿育王稱帝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目標,讓孔雀王朝學習東方的大秦,成為中央集權的國家。

然而,現在這個時間稱帝未免也太快了!

“魏豹,韓信和田儋!”

阿育王平靜看向了三位焦慮不安的六國餘孽,吩咐道:“本王命令你們三人準備稱帝之事,如果有差池,你們和你們的親族全都將被格殺勿論!”

這!

魏豹,韓信和田儋聞言,臉上瞬間毫無血色。

已經來到孔雀王朝幾年的他們,很清楚這位王者的殘暴性格。

那是冷酷無情的嬴政,和他這種毫無道理的濫殺相比,都顯得是那麼通情達理。

隻要阿育王發出了警告,那麼不用懷疑,他絕對會實施,並且很可能比他說的還要殘酷!

魏豹,韓信和田儋不敢有任何的反駁,接受了阿育王的命令。

然而其它的婆羅門貴族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被侵犯了利益的他們,立刻全都走了出去,目光冰寒,朝著阿育王逼迫了過去!

寒風無緣劃起,阿育王的神色依舊從容,本就躲開的孔雀立刻縮入到了巢穴之中不敢出來。

皇室花園內的氣氛瞬間劍拔弩張。

……

“原來如此,原來阿育王是這樣的人。”

嬴政了然,難怪崔遠會斷定阿育王會在三年內稱帝、對於這等急於求成的王者來說,多耽擱一天稱帝都是一種不耐。

春秋戰國時期,也曾有過類似的君王,那就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

當時的趙國是除了秦國之外,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國家,然而趙武靈王實在是太急於求成了,不但委身犯險入秦,而且窮兵黷武,不斷入侵周邊的國家。

從而導致趙國“體力不足”,最終在長平之戰被秦國覆滅。

如果當初的趙國可以隱忍多些日子,待到國力進一步發展,那麼到時候是大秦,還是趙國統一天下,都還是未知數。

“當初的楚莊王都是隱忍三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這位阿育王在孔雀王朝如此矛盾重重的情況下,還要推行帝製,絕對會招惹無數反對的聲音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