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吳王深刻地體會到,莫修謹這個聰明又狡詐的男人,做同伴時的幫助有多大,做敵人時就有多煩人!
他對莫修謹的殺心,甚至一度超過了淩墨蕭。
他還是第一次栽這麼大的跟鬥,這個男人,竟然利用他的信任,把他玩弄於股掌之中!
吳王的屬官都勸他,先登基,隻要登基大典一辦,他就是君,淩王就是臣。
吳王當然想登基,可因為莫修謹離開時,將他殺君的消息傳遍長安,且帶走了聖旨。
他隻有詔書沒有聖旨,百官之中有一半支持他登基,這是為了儘快穩定朝局,官員最怕的就是朝廷動蕩。
而另一半卻堅持稱要等皇上葬禮之後新帝再登基,而大夏有規定,皇上殯天,必須所有皇子都祭拜之後,才能下葬。
也就是說要等淩王趕回長安奔喪,皇帝入皇陵,然後新帝才能登基。
如果沒有那道聖旨,吳王有理由以淩王正在打高麗,回不來,等打完之後回來到皇陵祭拜,也合規矩。
可現在他這麼說,是說服不了百官的。偏偏就在這時,幽州的繳文發來,淩王以清君側之名,為父報仇,攻打長安。
吳王大驚,直呼不可能!若淩墨蕭能這麼快得到消息趕長安,他早就在接到皇帝的秘信時就趕回來了。
淩墨蕭正和高麗激戰,幽州哪裡有兵來打長安?這是幽州放出來的假消息,就為引起恐慌,讓長安大亂。
但很快,吳王接到密報,淩王確實還在高麗戰場,但這清君側的繳文是淩王妃發的,至於幽州的兵力。
是他們估算錯誤,淩王打高麗,用的是海軍和自己的親兵,而之前打北疆的那支軍隊,留守幽州。
如今由甲四將軍帶領,正式發兵長安。
吳王徹底慌了,他很是憤怒地質問,淩王妃一個女人,有什麼資格發檄文?有什麼資格指揮幽州軍?
可惜這個問題沒人回答他,反正現實就是,檄文已經傳遍天下,幽州大軍正往長安飛馳。
吳王再不做決斷,就真的兵臨城下了。
吳王的反應其實也很快,他能跟太子鬥這麼久,自然不是蠢人。
他隻是沒想到,這些年淩王妃雖然也表現過超出普通女子的才華,但那完全跟政治鬥爭沒關係。
她醫術超群,擅長經商,喜愛美食,因出身平民,對底層平民特彆優待。
淩王遠征那兩年,她甚至在北境士族的壓製下,堅持廣納流民,硬撐了兩年,讓幽州不僅沒有被士族架空,還變得更好。
之前吳王聽說了這些,也隻是讚一句,看來淩墨蕭當年堅持娶一個農女,也是有點眼光的。
並且他覺得淩王妃守住幽州,對他更有利,煩惱的是太子,所以對派人到幽州打探實情這事,他也不慎在意。
一個邊關老城,年年寫折子向皇上哭求軍資,也就在平民和商人眼中,會覺得那解裡繁華太平。
但在士族和勳貴眼中,不過是個跳梁小醜。
而現在,那個跳梁小醜竟然敢跳到他頭上來!
吳王當即決定,先登基稱帝,占了大義之名,不管幽州做什麼,他都能將其打為反賊。
他用鐵血手腕,很快將禁軍首領換成自己的人,凡是反對他稱帝的,或殺或抓,用鐵血手段讓朝堂沒有反對之音。
為些有幾個老禦史酸儒當朝撞柱,大罵他先帝屍骨未寒,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也有罵他殺君殺父,必遭天譴。
吳王冷笑不止,天譴!若真有那東西,每一任帝王上位,也就不會殺得屍山血海了!
長安爆發了繼太子逼宮後,最混亂的一段時日,皇城內部殺得城牆根染血,護城河腥臭。
百官這才認清,吳王之前的仁厚都是裝的。
也是,一個連父親都殺的王子,又怎麼可能仁厚?
可認清又能如何?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其實都隻想太平地活著。
若淩王能儘快回長安平定混亂,那肯定會有人反對吳王登基。
可淩王趕不回來,誰也不確定,吳王的刀什麼時候落到自己頭上。
很快朝堂上沒了反對之聲,有一些純臣選擇告病,更多的是明哲保身,不參與這奪嫡之爭。
吳王終於登基,以新帝之名,禦駕親征,登上長安城牆,準備反擊幽州軍。
消息傳到幽州時,沈冬素依舊很鎮定,對她來說,殺吳王還是殺新帝,壓根沒區彆。
就算幽州軍在世人眼裡,由清君側變成造反,同樣沒什麼差。
隻是有時候猛然間意識到,自己當初嫁給淩墨蕭,隻是為了能光明正大行醫,能開醫院,收女弟子。
沒想到幾年過去,自己竟然要當一回‘反賊’,人生啊,果然是處處有驚喜。
敵人也好,命運也好,永遠不可能按你預想的做。
呃,現在不是做‘哲學家’的時候,照顧著因長牙發燒的龍鳳胎,還要時時反饋甲四大軍回報的消息。
另外沿海線的防禦又加長了,倭軍的第二次偷襲竟然是從濟州島上岸的,要不是薑宏在濟州建海上錢莊,同時建的燈塔和瞭望塔。
差點就沒發現倭軍偷襲,若讓倭軍成功登岸,殺進濟州城,沈冬素都不敢想象會有什麼後果。
幸好我們守留的海軍早有準備,迅速發兵濟州,用魚油火器將偷襲的倭軍全部殺死於海上。
在幽州多年的沈冬素,感覺自己已經總結出經驗,那就是當你覺得有小麻煩的時候,大麻煩也會立即趕來。
就像她生孩子的時候韃子攻幽州,這才要打吳王,倭軍就來偷襲。
偏偏身體一直很健康的龍鳳胎,一起發燒,她已經三天沒睡一個長覺。阿沅姐住進王府,幫她照顧龍鳳胎。
唯一的好消息是,終於聯係上淩墨蕭了,她將長安發生的事詳細述敘之後,淩墨蕭傳回消息。
他會儘快趕回幽州,隻是如此一來,滅新羅和倭國的計劃要推遲了,至於高麗,他已經攻下高麗王庭。
殺了高麗王,隻是有一部份高麗皇室,逃到了新羅,隻要我們一撤軍,高麗皇室絕對會另立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