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朝廷才有興建嶺南海港這一政策,但一些商人便像聞到蜜味的蜂蜜,開始往南方投資種甘蔗了。
這北疆還在開發,南方又出現一大片市場,航海熱帶動起來的,可不止是經濟繁榮這一點,是能真正改變底層百姓生活的。
冬素從原主的記憶中得知,原主八歲時才第一次吃到豆腐,還是托二姨父的福,他去給人聽酒,拿瓦罐從酒宴上裝的剩菜。
豆腐和肉類是從不會有剩的,那幾塊豆腐是人家主家高興,特地加到他碗裡的,他舍不得吃,裝回家給孩子們吃。
幾塊豆腐一群孩子分,原主就分到指甲蓋那麼大一點,頭一回吃那雪白綿軟的豆腐,讓原主念念不忘許久。
能想像嗎?隻是一塊水豆腐而已,但在低層農家,那是嬌客來了才會買的食材。
而原主作為家中最不受寵愛的女兒,便是逢年過節,豆腐這種食材也輪不到她吃。
可當你覺得光州底層老百姓很苦的時候,彆的地方的人還會說,光州好歹是算是中原,餓死人的時候少。
而過了五嶺,那百姓就更苦了。對食物的態度是,毒不死人就能吃。毒性弱的想法子去了毒吃。
蛇、鼠、蟲這些東西,也是葷菜。
在這個人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十的時代,吃,就是百姓的最基礎要求。
而冬素的目標是,不光要讓百姓吃飽,還要吃好!
她相信,朝廷對於海商正式的律法下達,帶動全國航海熱,閩州和嶺南的港口一建。
以後跑最遠的地方就不是天竺了,世界任何地方我大夏海軍都能到達。
同時,隻有經濟繁榮才能帶動工業革命,她已經為工業革命打好基礎,相信這一次海商律的衝擊之下。
工業革命必將全麵掀起。蜀中和江南的大富商,買墨門的工具,比長安那邊積極多了。
當然,還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徹底滅了倭國,將海上航道牢牢掌控住。
要說皇後的帶動之下,朝廷正式出台海商律法,讓望眼欲穿、焦頭爛額的權貴和海商們,對皇後是感激不儘。
那接下來皇後娘娘做的一件事,則讓天下商人對其跪地膜拜。
那就是,皇後成立皇商會,凡是加入商會的商戶,遵守商律,響應國策,依法納稅。
三年後,則可獲得一個舉薦名額,其嫡係子女可參加科舉和女官考試。
此消息一出,天下嘩然,商人階級是奔向走告,隻覺頭頂上那千年的烏雲終於射進一縷陽光。
商人的子女有科舉權,這簡直顛覆了傳統,倒反天罡!
士、農、工、商,皇後打壓士族,優待農人和工人也就算了,現在竟然欲一舉將商人的地位提到士族同等,這如何能行?
冬素知道會有很多人反對,但出乎她意料的是,普通百姓沒啥感覺,主要是這是皇後提出的。
普通百姓的認知裡,已經有了,‘皇後娘娘做啥都是為咱們好’這個概念。
不信你看,皇後開的醫館,醫藥費極低,真家窮出不起錢,還可以賒欠。
而像婦人難產這種情況,推到醫館去,不光不收錢接生,還會送產婦和嬰兒許多醫藥用品。
試問從古至今,有哪個帝、後這般對待百姓過?
你再看那墨門出售的農具,咱們平民百姓買不起,皇後娘娘直接按村戶出租,那價格低得跟不要錢一樣。
不光農具出租,還有耕牛、種子,都能從皇後的店裡租借。
而像村裡的基礎水利設施,水車、蔞車這些,村子太窮置辦不起,你找官府,官府才不理你呢!
但人家女官巡視之後,免費給我們村安裝水車。
皇後還愛給百姓老人家發年禮,去年女官和醫師一起下鄉人口普查,過年的時候,女官就給村裡年滿六十的老人,送米和炭。
再問問那些反對皇後的大老爺們,史書上可有寫,還有哪個皇後,給老人送過米和炭嗎?
更彆說今年皇上開恩科,皇後直接包了天下學子的食宿費。
皇後對百姓的善舉,那是數都數不過來,哪裡有天災,哪裡就有皇後的女官帶著物資趕來。
還有那福利院,也是皇後支持之下開辦的,那是天下孤兒都給皇後養啊!
人家皇後又不是要給所有商人都開放科舉資格,不是說了嗎,要加入皇商會,這三年你得遵紀守法,為國辦事,才能獲利資格。
怎麼的?皇後成天給你們這個開表彰會,那個給賞賜,這給商人賞賜一下,你們就反對成這樣?
以上,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心態,當然,他們尊重皇後是其中一個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侵害不到他們的利益。
而讓冬素詫異的是,這明顯侵害到普通讀書人的利益,可讀書人的反對聲並沒有那麼高。
畢竟科舉錄取人數是固定的,給了商人之子一個機會,他們少一個名額。
她的淩墨蕭推測,學子們反對聲不高的原因,一是因為增加了公職員考試,相比起之前科舉就取三百而言,公職員則錄取一千餘人。
這就大大增加了學子們入仕的機會,相比之下,給商人之子的名額也威脅不到他們。
再則就是,目前大夏最有名的學院,國子監不論,第二就屬萬書閣,而天下人都知道,萬書閣是皇後支持開辦的。
到如今每年萬書閣還需要皇後的經費,同時皇後非常支持教育業,開辦小學堂,給各地學院捐贈善款和書本。
所謂拿人家手軟,教育業拿了皇後太多銀子,若在這個時候反對皇後的提議,多少顯得有點沒良心。
這反對聲最大的,當屬權貴和士族,他們幾乎是群情激憤,那反對的架勢,都趕上當初反對皇上遷都了。
本來淩墨蕭覺得權貴反對,隻是因為這樣會提高商人的地位,讓地位一再降低的權貴和士族,更加沒有特權。
但他們的反對之聲實在太大也太激烈,淩墨蕭不得不深思背後的深意。
而冬素卻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因為商人跟權貴、士族是綁定的,商人地位低下,隻能依靠權貴而生。”
“其子女最有前途的,也就是子給權貴做狗腿子,女嫁給權貴為妻。”
“如那薑家,當年拚儘全力,將薑氏嫁到柳家,供養柳家全家,任由女兒被柳家人欺負也不敢吱聲。”
“而如今本宮給了商人跨越階級的機會,那麼從此以後,商人就有了另一條路。”
“權貴如何不急?土地是他們的基地,商人就是他們的錢袋子,現在本宮做的,可是將他們和錢袋子割離啊!”
淩墨蕭眸光一閉,本來他提出讓冬素給商人這個機會,是為了順利推行新商律,先打一棍子,再給個棗,讓商人對皇後更忠心。
沒想到此提案一出,還炸出了這個核心的關鍵問題,那還說什麼,朝廷必須全力支持皇後啊!
與其讓商人跟權貴一體,受權貴掌控,自然是讓朝廷掌控更好!
彆小看三年才給一個名額,就為了這個名額,相信商人們會將其視為家族翻身的鑰匙,努力跟權貴做出切割。
若是一年前,冬素自然不會得罪整個權貴、士族階級,她會用更溫和的手段,慢慢讓他們的階級特權越來越小。
但現在不一樣嘛,遷都之後,權貴階級就任皇帝拿捏,而淩墨蕭的態度很明確,隻要於江山社稷有利。
哪怕為此得罪史官,得罪禦史,得罪權貴和士族,在史書上留下霸道專橫之名,他也要做!
他可不想做受百官愛戴的‘明君’,他要做的是霸主!
明不明的,這一代被罵也沒事,相信千年後的百姓,自會為他說句公道話。
當然,罵他沒問題,誰敢罵一句冬素,那就彆怪朕做暴君!
有時候暴君可比明君好辦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