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卷(1 / 2)

昌平君的確想多了。

蒙驁不可能接下巴蜀這個爛攤子。

蒙驁的主要目標魏國。

平定了漢中、武都之亂後,蒙驁沒有親自駐守,而是隻留下一萬銳士協助守衛南鄭——大行道一線,他則親率兩萬銳士返回鹹陽。

鹹陽,已經給他準備好了另外的十萬銳士和二十萬精銳。

這十萬銳士偽裝成普通精銳,二十萬精銳則偽裝成輔軍,在蒙驁到達後,交由蒙驁率領,以支援王齕為名,於四月下旬出關,出關之後卻沒有南下,而是直驅魏國的卷。

卷位於魏長城內,是魏長城內直麵秦國的第一處重鎮。

在十年前,也就是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的時候,為了抵禦秦國的進攻,魏國依托地形山勢修建了一座新的魏長城。

新的魏長城北接黃河,由今原陽縣(當時黃河在此北流過)經鄭州東部,向西南過滎陽、鞏義到新密,幾乎囊括了全部和秦接壤的地帶。

新的魏長城在地形上,橫穿了沿途地勢險要的山穀;在構造上,則以堅固的青石、磚塊為主,堅固無比。

這座長城,是魏國最重要的心理安慰之一。

在魏長城東側,從北向南,分彆有著重鎮卷、安城、陽武、酸棗、中陽等。

至於魏長城的作用嘛,懂的都懂。

董璜的評價是不如馬奇諾。

兩年前秦軍攻魏,魏長城並沒有發揮出多少作用,要不是信陵君回魏,領五國之師對抗秦國,魏國說不定已經亡了。

說到底,魏長城最大的作用,也就是阻擋秦軍翻山越嶺進行偷襲,並提供警示罷了。平原地區的魏長城,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卷地的魏長城,其實是最好突破的。

發動突然進攻的蒙驁指揮秦軍勢如破竹,殺入魏長城內,企圖包圍卷。

結果三萬前鋒部隊被魏武卒埋伏,損失慘重,有超過五千的秦銳士陣亡!

突如其來的當頭一棒,直接把蒙驁打蒙了。

蒙驁完全沒有想到魏國不僅早有準備,竟然還敢主動出擊。

情報是怎麼泄露的?魏國怎麼知道我要攻卷?

此時,坐鎮羅網的徐庶笑而不語。

韋爵爺,又是我出賣了你!

原來,徐庶早已經偷偷將秦國可能假道伐虢偷襲魏國的消息傳遞給了與魏國乾城魏庸密切合作的百鳥,百鳥又把情報傳遞給了魏庸。

在魏國大將軍段乾崇戰死、信陵君被刺殺的當下,魏國最拿得出手的人才竟然隻有魏庸。

魏庸現在已經成了魏國的大將軍。

當然了,事實上魏國還有尉繚子等人才,但眾所周知,魏國最擅長的是給彆的國家尤其是秦國培養輸送最優秀的人才,好讓他們來打自己,至於本國自用的人才……

總之,尉繚在魏國並不被看重。

而尉繚也有些看不上魏國。

尉繚和張良是兩個極端。

曆史上的張良因為家族五世相韓,所以在秦國滅掉韓國後,矢誌複仇,甚至去刺殺秦始皇;而尉繚雖然至少他的父親和爺爺都在魏國擔任國尉,掌管軍事,也是有數的高官,算得上是世受國恩,本來也可以長大後繼承國尉的家業,但是尉繚卻腦生反骨。

曆史上的尉繚大概會在十年後入秦,成為秦國國尉,參與了秦始皇滅六國戰爭的總體謀劃。

大將軍魏庸其實並不太敢跟秦國大戰,因為之前楚魏齊三國的那場大戰把他給嚇傻了,可他也很清楚,有魏國在,他才是一人之下的大將軍,沒了魏國,他啥都不是。

但是打他又不敢打,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百鳥的人便給他推薦了三員大將——尉繚之父、國尉尉達,尉繚以及原魏軍魏武卒的千夫長典慶。

尉達這個曆史上沒有留下姓名的人究竟是不是蠢貨,大虞的謀士們都不清楚,但尉繚不管怎麼說都寫出了武經七書之一的《尉繚子》,這樣的人總不會太差吧?

尉達、尉繚父子就算都是趙括,但趙括好歹也能夠跟白起過過招啊。敗給白起可不丟人!

徐庶和程昱都對尉達、尉繚父子寄予厚望。

典慶則是魏國大將軍段乾崇的得意弟子,雖然隻有神話二階,但是一身橫練功夫強橫無比,同級的刀劍根本無法擊傷他,是一個比無雙鬼還要強悍得多的沙場猛將!

在與楚王卒一戰中,典慶力竭昏迷,賈詡以為戰場上已經死的隻剩了楚王卒了,就撤了亂武結界,結果後來在清理屍體的過程中,發現了還有一口氣的典慶。

典慶被救後,心中扭捏,並不願意加入大虞軍。

賈詡也不介意,隻是讓張仲景親自出手,幫他養好傷,告訴他以後無處可去可以來虞國之後,便送他回了魏國。

賈詡的舉動,讓典慶很感激。

百鳥代表的是韓國,而魏庸跟韓國正處在蜜月期。

魏庸的女兒魏纖纖也多次來信,表示她在韓王宮過得很快樂。

幾番思索之後,魏庸便同意了韓國的意見,以尉達為主將,尉繚、典慶為副將,統帥五萬魏武卒提前設伏,並一麵積極動員大軍,一麵向各國求援。

韓國首先答應出兵。

虞國也表示會派兵進行支援。

趙國一看,老子剛吃了蒙驁的虧,如今廉頗又回來了,乾嘛不報個仇啊,算老子一個!但趙國的要求是廉頗為帥。對此,韓魏虞都表示沒意見。

東方五國中,唯有齊國表示力有未逮,壓根兒不想出兵。

很顯然,這次秦國送給後勝的賄賂很多。

但大虞並不是很介意,反正有些故意放任的意思。

有道是“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大虞的策略就是跟秦國反著來,如此一來才能夠得到其他幾國的支持,大家一同抗秦。

有趙國和魏國頂在前邊,大虞才能夠苟發育。

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讓秦國把魏國和趙國打疼了,但是又不能讓魏國太得利,以免養虎為患。

至於說齊國,就讓他先跳吧,讓他繼續惡心韓趙,隻要他不明確站在秦國一方就足夠,等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大虞可不介意聯合韓趙魏先滅了齊國。

齊國的地理位置看似優越,但大虞其實隻要做出北上決戰的姿態,將齊國的主力都吸引到邊境,然後水軍直接黑虎掏心從臨淄北方登陸,包圍臨淄,到時候齊國自然就會投降——以齊王建和後勝的水準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的可能會主動投降。

齊國就是一塊肥肉,秦國願意讓這塊肥肉做的更肥美一點,大虞自然樂意。

言歸正傳。

各國還在調兵,但尉達、尉繚父子卻已經等不及了。

他們很清楚魏國的現狀,以魏國現有的軍事力量,一不小心就是萬劫不複,所以他們決定主動出擊,在卷設伏,結果真的打了一個漂亮仗。

卷的大勝,讓魏軍士氣高漲,魏王和魏庸也都舒了一口氣。

但尉達、尉繚父子卻很清楚,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三日後,蒙驁主力到達卷,魏國集結的二十萬精兵也已經到達。

在數量方麵,雙方的兵力看似相差不大,但在最精銳的部隊上卻有著兩倍的差距。

蒙驁趁著魏國新來的精兵與卷城內魏武卒沒有及時彙合的機會,猛攻魏國精兵。

尉達父子自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二十萬精銳被擊潰,無奈之下,隻能出兵救援,典慶親率魏武卒對秦軍發動攻擊,卻被同等數量的秦銳士所阻,鏖戰立即展開。

典慶的確夠猛,在軍陣的加持下,竟然連擋十三輛秦軍戰車的正麵衝撞而毫發無傷,但秦國作為壓著六國打的國家,猛人自然更多,沒有出現在史書中並不代表著不存在。

典慶很快被圍毆,而魏武卒也節節敗退。

蒙驁敏銳的抓住了時機,派遣隱藏在普通精銳中的兩支萬人銳士出擊,從側麵襲擊出城的魏武卒。

危急時刻,尉達、尉繚父子展現了非凡的指揮才能和果決的決斷,先是做出指揮魏武卒向卷撤退的姿態,調動秦軍,在調動秦軍之後,虛晃一槍,從側翼秦軍薄弱點衝出,成功與同樣節節敗退的主力彙合,而後退後十裡紮營。

蒙驁也不追擊,而是趁勢猛攻卷。

卷的守將倒也硬氣,哪怕主力已經撤退,仍舊在堅守。但怎奈軍心已亂,三日後,蒙驁成功拿下卷。

(曆史上蒙驁、麃公伐魏拿下的主要城市)

是役,蒙驁斬首三萬,其中有一萬多是魏武卒。

此戰過後,魏武卒可戰之兵已經不足四萬。

尉達和尉繚商議一番後,決定由尉繚帶著八千魏武卒和三萬精銳退守卷東南的安城,尉達則親率三萬魏武卒和剩下的差不多十五萬主力退守酸棗一線。

這場戰役,魏國雖然丟了卷,魏長城也形同虛設,但雙方的交換比其實差不多,且因為最開始的那場伏擊,事實上魏武卒與秦銳士還打出了差不多一比一的交換比,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但,考慮到雙方的國力問題,這樣的交換比卻是魏國不可承受之重。

沒有實力,空有再多的計策也玩兒不出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