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最終決定讓曹豹和糜竺一同回下邳處理這件事。
糜竺是始作俑者的哥哥,而曹豹算是陶謙的故吏,由他們兩個去正合適。
不過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打發走了曹豹之後,曹豹麾下的丹陽兵就由袁紹自領之了。
這些丹陽兵是陶謙麾下真正的精銳,人數隻有兩萬多人,之前袁紹剛剛上位的時候要處處依仗曹豹,自然不會打丹陽兵的主意,但如今形勢逆轉,袁紹已經建立起了足夠的威望,自然需要與威望相匹配的軍權。
對此,明知道袁紹在打丹陽兵主意的曹豹,也隻能夠把怨氣撒到糜竺身上。
說起來,曹豹與糜竺的關係本來就不算融洽,之前陶謙在的時候,曹豹就沒有少勒索除了錢一無所有的糜家,袁紹來了之後,同樣是因為女人的關係而上位的二人,看待彼此更加不順眼。
今天,曹豹更是把糜家兄弟看做害他軍權旁落的罪魁禍首,彼此的關係也必然更加不融洽了。
至於說袁紹為什麼不把糜竺一棍子打死,也是有深層次的考量,一來,他還需要糜竺的家產以及糜竺的經營能力;二來,他需要扶持一個徐州本土勢力來製衡陳珪等徐州本土士族勢力。
曹豹與糜家兄弟的矛盾,也隻是把糜竺往孤臣的道路上踢了一腳而已。
隻有真正的孤臣,才能成為主公最忠誠的走狗,才能成為主公在必要的時候殺掉平息眾怒的走狗!
隻能說,論起政治手腕,袁紹這個從小耳濡目染的古人,要甩董璜這個現代人幾十條大街。
董璜在用人、製衡上的手腕簡單可笑,總結起來就是:用賈詡,問賈詡,聽賈詡,收集曆史名人,交給你了,我累了,要休息了……
如果這是朝堂宮鬥文,董璜的墳頭草已經長了兩三茬了。
輕描淡寫的解決了陶謙問題,袁紹將目光投到了戰事上來。
思索了一陣後,他決定任命劉備為平南將軍,統帥五萬人馬占據合肥,又命令紀靈統兵三萬支援廬江、呂翔呂曠兄弟統兵三萬支援廣陵。
誠如許攸所言,隻要這三個地方沒有問題,那麼董璜就算擁有再多的士兵也無濟於事,休想威脅到壽春。
然而,他的命令還沒有發出,就有義子孫策前來請戰:“義父,我聽說董賊大軍犯吾疆界,策雖不才,願領兵討賊!”
孫策磨牙道。
不怨孫策憤怒,實在是董賊欺人太甚!
孫策已經得到消息,董璜這個厚顏無恥之徒,竟然納了他的母親和小媽為妃,認他的幼弟和三個姐妹為義子女。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孫伯符見了董璜得叫爸爸!
意味著他孫伯符成了三姓家奴!
他姓孫,袁紹姓袁,這就兩姓了。不過這兩姓還說的過去,畢竟他的孫源自媯姓,袁姓也源自媯姓,所以這也算認祖歸宗一家人了。
至少孫策還可以這樣欺騙自己——我是為了報父仇才認祖歸宗的!
但他的大小媽嫁給董璜之後,就意味著董璜也成了他的假父。
這就很艸蛋了!
孫策很想揪住舅舅吳景的脖子好好質問:我讓你照顧我母親,結果你把她們都照顧到了董璜的床上?還順便給我找了個便宜父親???
伱就是這麼照顧人的?
不能忍啊!
“伯符有此心,我心甚慰!”
看著英俊倜儻的孫伯符,袁紹就忍不住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於是,袁紹果斷將主帥換成了孫策,並把原本隸屬於袁術麾下,如今投降了他的孫賁所部也交給了孫策。
他知道孫策有霸王之勇,麾下諸將除了關羽沒人能夠打得過。
而關羽與孫策最大的區彆是,關羽已經差不多進入了巔峰期,而孫策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