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曆史的車輪斷成渣了(2 / 2)

因為他們都知道,荊軻刺秦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有了眾多知曉不同版本的秦王故事的戰爭代行者之後,行刺秦王更是毫無可行性。至於說隻有少數戰爭代行者知曉的燕丹成為墨家巨子的劇情,其實也毫無意義。

有了這麼多戰爭代行者參與,燕丹還能不能成為墨家巨子還是未知數。

知曉劇情的那部分戰爭代行者更傾向於截胡焱妃和燕丹的其他機緣。

所以,太子丹的吸引力之低可想而知,僅有的在燕都碰運氣的戰爭代行者,也大都是為了雪女、荊軻、高漸離之類的劇情人物或者軍陣,極少數是想搭上墨家的線,得到墨家機關術,乃至自己成為墨家巨子。

拋開這個世界的墨家自己都不怎麼遵守的“兼愛”“非攻”以及《秦時明月》的墨家才是破壞統一、製造分裂與戰爭的罪魁禍首之一的事實,這個世界的墨家機關術還是很有一套的。

機關術完全可以看做玄幻版的科技武器了。而且還是動力、驅動、材料都非同一般的玄幻符文科技武器。

很多戰爭代行者甚至幻想駕駛著機關術機甲大殺四方的場景了。

結果這些戰爭代行者懷揣著美好的夢被深藏不漏的沈夢瑤陰了一把,死傷慘重。

戰爭代行者的軍隊很難馴服,將領和自然人士兵往往會死戰到底或者隱藏起來搞刺殺,狂暴兵更是可怕,瘋起來完全不要命,就算是普通空間兵,也得打崩了之後抓四散而逃的俘虜才有可能降服,且降服之後背叛的可能性極高,但拋開這些問題不談,啃下來之後,戰爭代行者城池的財富也很喜人,而且還有很多美女和奇技淫巧。

雁春君奉獻了部分收獲勾引燕王喜之後,因為多次戰敗而國庫空虛的燕王喜不顧吃相難看,主動加入了進來,以行刺謀反為名對部分私藏甲胄的戰爭代行者封君展開掃蕩,以獲得財富、兵甲、金錢和美女。

為太子丹報仇的事反而有些耽擱。

燕國境內的剩餘戰爭的代行者一看,艸,老子不玩了,連主城都不要了,紛紛突圍,許多早已經結成同盟的更是乘機拉攏人手,然後大軍向朝鮮開撥。

事實上,燕國境內大部分有點眼力的戰爭代行者早就結成了大大小小的同盟前往了遼東,早就準備進攻朝鮮了。

此時的朝鮮是箕子朝鮮,為商紂王叔叔箕子在殷商滅亡後到朝鮮建立的國家,也是朝鮮曆史上的第一個國家。

曆史上的這個國家存在了九百多年,最後在燕國滅亡後,被燕國外逃的將領衛滿率領千餘人滅國,衛滿在此建立衛滿朝鮮,衛滿朝鮮最後被漢武帝所滅,漢王朝在此設立了四個郡,將朝鮮半島的絕大部分地區納入了大漢的版圖。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真正的軟柿子。

這些戰爭代行者們決定,先結盟奪取朝鮮,由空間公平計算貢獻與獎勵,劃分土地之後,大家再一決雌雄,或是進攻瀛洲。

他們知道朝鮮和遼東其實曾經也是有很多小封國的,瀛洲更多,正常情況下足夠他們完成任務了。

當然了,秉承著情願損人不利己,也不能隻有自己受損失的原則,這些戰爭代行者還派人把燕國內亂的消息傳遞給了趙國和齊國,派人賄賂郭開和後勝,並在兩國宣傳燕國要借太子丹之死討伐趙國/齊國。

趙國、齊國信不信沒關係,主打一個把水攪渾,讓燕國無力追擊他們,從而讓他們得以順利占據箕子朝鮮。

秦莊襄王三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九州在各方勢力的攪動下,風起雲湧。

一個君王和一個太子的死,隻是加劇了這種動蕩。

(秦始皇初年北方各國分界)

齊國方麵,剛剛拓地數百裡的齊王建誌得意滿,覺得齊國在自己的帶領下,不僅滅掉了宿敵魯國,如今更是基本全據魯國之地,甚至把國土推進到了淮河流域,實在是齊國曆史上的第一雄主。

聽說燕國內部動蕩的消息,又被收到了賄賂的後勝等人慫恿,齊王建頓時覺得這是一個向燕國複仇的大好機會。

如果這次伐燕成功,齊國是不是又能夠當東帝了?

在種種誘惑下,齊王建準備出兵伐燕,並難得的派出使者去趙國尋求結盟,因為齊王建聽後勝說,趙國也想要伐燕。

在齊王建看來,如果齊趙兩國合作,瓜分了燕國也不是不可能。

趙國其實也很糾結,兩年前趙國其實剛剛打到過燕國的首都,趙孝成王也一直沒有忘記燕國的背信棄義。

本來,趙孝成王其實打算今年和燕國互換兩塊飛地的。趙國把龍兌、汾門、臨樂給燕國;燕國把葛城、武陽、平舒給趙國,但燕國竟然目光短淺的對境內的封君動手,搞得一片混亂,又剛剛死了太子,所以,這還換啥土地啊,直接開乾白拿豈不是更好。

趙國之所以糾結,純粹是因為晉陽的豪族準備利用秦國王喪的機會,反秦歸趙,向趙國請求支援。

學聰明了的趙孝成王最終決定密會廉頗、樂乘,以作定奪。

結果,廉頗和樂乘卻起了爭執。

廉頗覺得,如今趙國國力還遠沒有恢複,若是支援晉陽,必將引發一場大戰,到時候局麵對趙國極為不利,反倒不如攻打背信棄義軟弱可期的燕國,以燕國的人力物力補充自身。反正燕國國都廉頗已經打到過一次,道路熟得很。

樂乘卻覺得,與其主動兩麵開戰,反倒不如趁著秦國新王年幼繼位、主少國疑的機會,兵發晉陽奪取自長平之戰以來丟失的土地。

兩人爭論不休,差點兒打起來。

最後還是太子趙偃的建議成了決定朝局的砝碼。趙偃就是娶了娼婦公車私用的趙悼襄王,他被郭開說動,來勸趙孝成王聯齊伐燕。

趙偃的論點很簡單:燕國反複無常決不可信,滅掉燕國不僅能夠拓地千裡,還能夠得到大量人力物力,解放一大批精銳的邊防軍,到時候沒有了後顧之憂,方才能集中全力跟秦國一戰。

於是,因為燕丹的死,竟然莫名其妙的促成了齊趙聯合伐燕。

魏國方麵,秦莊襄王死之前和呂不韋定下的計策成功實施。

秦國找到了一個身居高位的晉鄙門客魏庸,由他成功向魏王獻上了讒言。

晉鄙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時,為了奪軍權殺的魏國大將,死的挺冤的一個人。

魏庸說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複為將,諸侯皆屬,天下徒聞信陵君而不聞魏王矣。”

秦國又數使人賀信陵君:“得為魏王未也?”

三人成虎,魏王天天聽到信陵君的壞話,不能不信,就讓魏庸代替信陵君將兵。

信陵君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娛。

但就算如此,秦國也仍舊沒有打算放過信陵君,打聽到信陵君以酒色自娛後,便決定派出女間諜潛伏到信陵君身邊,等竊取到《魏公子》後,再殺了他以絕後患。

《魏公子》是信陵君所著的兵書,與《李子》《吳子》有淵源,能夠最大限度發揮魏武卒的威力,又結合了魏國立國的“魏舒五陣”軍陣,實力十分強大。

魏舒是魏氏乃至魏國的奠基人,魏舒方陣開創了由車戰到步兵軍團作戰的先河,是春秋末期最強大的步軍。

魏武卒更不用說,在吳起的帶領下,打出了以五萬魏武卒正麵大敗五十萬秦軍的逆天戰績,魏國甚至一度生出了吞並秦國之心。

不過,自從龐涓戰敗以及最要命的白起攻魏斬首二十四萬之後,魏國的魏武卒就一蹶不振,直到信陵君的出現。

信陵君屬於那種返祖的將種,他的能力極為適合統帥魏國軍隊,在他的統帥下,普通精銳組成的軍陣都能夠跟秦國精銳打的有來有往,本身在諸侯之間威望卓著,這要是讓他長期掌權,重新訓練出大批的魏武卒,那還得了?

所以,對秦國而言,隻有死掉的信陵君才是真正好的信陵君。

戰國時代屢試不爽的反間計再次立下大功,魏王自毀長城。

信陵君的失勢,對魏王來說是利己而無奈的選擇,因為他首先要保住王位,但對魏國乃至整個關東諸侯而言,卻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自此關東諸侯將徹底失去了可以帶領他們抗衡秦國的人。

曆史上,信陵君抗秦是合縱最後的輝煌,信陵君之後,楚國倒是作為縱長主持了一次伐秦,總指揮是春申君,但是那次敗得那叫一個慘啊。

這個世界,春申君已經叛國,楚國也被董璜糟蹋的不輕,顯然已經失去了成為縱長的資格。

已經被大虞文武掌控朝堂和軍隊的韓國也沒有閒著,韓國一方麵以韓王的名義邀請春申君到韓國居住,一麵交好魏庸,並提出了由太子安或者大將軍姬無夜迎娶魏庸女兒魏纖纖的聯姻提議。

魏庸大為意動。

魏庸對姬無夜不感興趣,但女兒如果能夠嫁給韓國的太子的話,絕對是光宗耀祖的事,而且也算是一個退路。

魏庸和韓國的關係密切了起來。而韓國也向魏庸提出了,韓、魏、齊、虞結盟,瓜分楚國土地的建議。

韓國的說客給魏庸帶了一句話:“司空雖代信陵君掌兵,但沒有功績,魏國將士豈會心服?且魏王雖讓司空掌兵,但司空可不是魏國的大將軍啊!”

這句話,成功擊中了魏庸的軟肋。

魏庸決定勸說魏王和韓國、齊國、虞國結盟,共同伐楚,以滅楚之威,掌控魏國軍權。

有了韓國的攪動,天下局勢更加混亂起來。

其實,如果僅以此時的天下大勢來看,最利好的還是秦國。

對於秦國而言,信陵君被毀,楚國又內亂,東出最大的敵人一下子沒了倆。

要不是剛死了大王的話,秦國又要東出了。

不過,秦國的好日子也很快就到頭了。

接連兩個壞消息,讓秦國的朝堂再次暗流湧動。

第一個消息是晉陽反叛。

晉陽本來是趙國的土地,趙人和秦人有血仇,秦王一死,新王年幼,讓晉陽人看到了機會,殺死秦吏,舉兵反叛,並聯絡趙國請求支援。

呂不韋力排眾議,按照和蒙驁的約定,最終決定派遣蒙驁出戰。

蒙驁這邊剛準備出兵呢,新的壞消息又傳來,大虞兵入南郡,焚毀南郡水寨,隔斷江水,兵圍郢都,黔中郡情況不明。

大虞的這個操作,把大秦打蒙了。

大秦上下原本一致認為,大虞應該會跟楚國血拚,先想辦法吞並楚國才對,怎麼會有功夫來惹大秦,怎麼敢來惹大秦!

而且結合已知的情報猜測,大虞應該隻是一個突然崛起的南方蠻夷才對,哪裡來的那麼多兵馬啊?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大秦朝堂的袞袞諸公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這句話。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