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小學到底五年級還是六年級這事,我看章說好多義父在那爭論說是BUG,那時候沒有六年級。
我其實也不知道是五年級還是六年級,畢竟我沒趕上。
但我寫六年級寫的理直氣壯,是因為我問我爸一句就行,他六一年生人,在大隊小學念到六年級畢業,這是他個人經曆,實在犯不上這事還跟自己兒子撒個謊。
類似的還有運牛補貼四百塊,怎麼喂牛等等,這些我都不知道,也想不出來,必須是我爸或者父輩們告訴我,我才恍然大悟,比如為啥非要鑽牛脖子下麵去喂牛,為啥會給那麼高的補助費用。
但這事,質疑的讀者也沒錯,因為大多數地區確實是五年小學。
這就是我說的,沒辦法用書裡某件事去代表那一整個年代。
類似的好像還有書中提到過十六歲的民兵們穿了人家琵琶骨。
坦白說,我都不知道穿琵琶骨這事,也想象不出來。
我印象裡隻有看西遊記小說時,記得上麵動不動就寫某妖怪或者孫悟空被抓住穿了琵琶骨。
但這就是那時候地震後民兵們乾的事,沒繩子,還怕對方跑了,怎麼辦?乾脆省時省力,拿兩根鐵絲把趁地震偷東西的人串成糖葫蘆。
現在聽起來好像太殘忍,但實際上是因為地震,根本沒有地方關押和審判,隻能以暴製暴,從嚴處理。
但凡那時候偷東西被串了琵琶骨的,不論偷了供銷社物資,還是就扒了死人一雙鞋,我爸的印象是最後好像都崩了,根本沒工夫去細問你偷了什麼東西。
現在看,當然冤枉,但那時候,不崩怕震懾不住局麵。
就簡單說一下,舉舉例子,表示一下我能理解各位義父的質疑,但我也確實做了一些資料收集,努力辯解一下。
就這樣吧,有這時間還不如多碼點正文實在。
各位義父,咱們下個月見,明天見。
鞠躬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