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物質中轉,大量物質先存放在耽州,然後再逐步運到鯤州。
第三個功能就是貿易中轉,發展和日本貿易,倉庫可以設在耽州,然後根據日本的市場需求來逐步發貨。
正是確定了這三個功能,所以耽州便沒有像鯤州那樣倍受朝廷重視而大發展,不過這兩年也做了不少事情,一個是設立了耽縣,就是原來的耽羅城,連城牆都不用新建。
第二是移民了五百戶人家,主要從事種植業,包括種植糧食和種植柑橘,耽州非常適合種植柑橘,它產的柑橘個大皮薄汁多,甜度很好,一直是高麗每年都指定要的貢品,可以作為特產運到京城。
耽州另一個成就就是修建了兩座港口,一座在北麵耽縣,一座在東南角,都是利用天然良港修建而成。
範寧的船隊便駛入了耽州東南的信風港,據說這裡是耽州最早感受到東南風的地方,所以叫做信風港,東南信風吹起,耽州盼望的大宋補給船隻就來了。
需要說明的是,耽州目前還完全依靠大宋的物資輸送來維持運轉,不像鯤州,通過軍墾的方式,今年的糧食已經完全自給自足,反而能給大宋輸送大量資源和財富。
一隻隻大船緩緩駛進海灣停泊,運載小馬的船隻也靠岸,將五十匹小馬送上岸休整。
中午時分,耽州通判張遙騎馬趕來迎接範寧的到來。
當初在考慮設立耽州時,就有兩種意見,很多官員認為耽州偏小,人口太少,不適合設州,設為縣就足夠,可以隸屬於鯤州。
但另一批官員認為,海外情況特殊,不能照搬大宋的標準,應該特殊對待,耽州和鯤州相距遙遠,把耽州設為鯤州下轄縣根本就不現實。
天子趙禎便采納了後一種方案,正式定為耽州,不過在設定官員時,沒有派知州事,而隻是任命了一名通判,同時兼任耽縣縣令,這就叫名義上的州,實際上的縣。
通判張遙年約三十歲,也是進士出身,比範寧早一屆考中科舉,原來是青州即墨知縣,因出使過高麗,便被升為耽州通判兼耽縣縣令,雖然管轄的子民隻有五百戶漢民和數千土著,但官職卻上去了,從正八品一躍升為正七品。
“歡迎範使君光臨耽州,範使君一路辛苦了。”
範寧雖然是鯤州知事,但同時也是海外經略副使,算是張遙的上級,不過這種上級卻不是直屬上下級關係,隻是名義上的上級。
所以張遙雖然對範寧的態度很恭敬,但並沒有下級對上級那種刻意的討好,更多是比較客氣。
範寧也笑道:“我是特地進京述職,因為隨行帶有馬匹,所以需要在耽州盤桓幾日,讓馬匹修養一下,給張通判添麻煩了。”
“哪裡!哪裡!耽州就是中轉之地,範使君來休息很正常。”
張遙又看見了碼頭上的五十匹小馬,驚訝道:“這些就是鯤州出生的馬駒?”
範寧笑著點點頭,“正是,特地帶去給官家和朝廷大臣們看看,官家一直惦記啊!”
張遙大喜過望,鯤州產馬了,那些朝中一直在抨擊海外各州是勞民傷財的大臣也該閉嘴了,而且耽州也終於要發揮它的作用,作為戰馬的中轉地。
“太好了,我們修好了馬棚,也圍出大片牧場,就等這些小家夥前來入住呢!”
張遙連忙命令手下帶著牧子去安置馬匹。
這時,範寧又道:“還有一件事,我想和張通判談一談!”
“使君請說!”
範寧便將他們在路上遇到高麗探子的事情說了一遍。
張遙怎麼會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他的臉頓時變得慘白,半晌道:“高麗不會真的對大宋的地盤下手吧!”
範寧搖搖頭,“進攻大宋本土,給高麗一千個膽子他們也不敢,但耽州這種海外孤島就難說了,高麗早就臣服於遼國,他們可以把責任推給遼國,說是遼國的命令,甚至說是遼軍所為,大宋又不可能真的為一個島而對高麗發動全麵戰爭,很可能就吃個啞巴虧,放棄耽州了。”
張遙頓時急道:“可是耽州隻有一千駐軍,如果高麗大舉來襲,讓我們怎麼抵擋?”
範寧淡淡道:“我已經考慮過了,索性先下手為強,讓高麗吃個啞巴虧,有苦說不出!”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手機版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