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了渤泥國西海岸的土地後,範寧立刻趕回了渤泥國的都城文萊,正式和渤泥國王簽署了土地轉讓協議,使宋朝取得了渤泥國西部沿海約七千平方公裡的土地。
三天後,範寧返回了呂宋府,此時呂宋府就像一座大工地,到處都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從縣城到海港碼頭的道路已經修建完成,一條寬敞筆直的大道從海港直通縣城。
新延縣的城牆已出現雛形,城內的帳篷減少到隻剩七十餘座,縣城西麵沿河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溝壑縱橫,三座巨大的水車出現在河邊,借助水流之力,晝夜不停地將河水提送進溝壑中。
原野中到處是在耕田種菜的百姓,各種各樣的蔬菜已悄然發苗,到處生機勃勃,一片繁榮景象。
呂宋府簡直就是第二個鯤州,有鯤州的經驗,有充足的勞力和財力,有對新生活充滿無限期待的百姓,有一心做事的官員,還有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軍隊,呂宋府的建設當然進展神速。
張楠前來碼頭迎接範寧的歸來,看見範寧精神抖擻下船,張楠笑道:“看來使君這趟南洋之行很順利!”
範寧搖搖頭道:“我想要的土地三佛齊國堅決不肯給我們,倒是渤泥國很慷慨,用一千匹綢緞把一座豐腴的港口之地賣給了我們,隻能算完成了我的備用計劃。”
“那下一步就是要建設新港?”
“沒錯,這次我打算帶一萬日本勞工過去,把碼頭、倉庫和一座小縣城先建造起來。”
“那百姓呢?”
張楠有點擔心地問道:“使君是不是打算從這裡遷一部分過去?”
“這個沒必要,新港是座軍城和商城,以後隻有大量商人存在,我不打算遷移太多百姓過去,最多幾百戶,從泉州和福州的移民中挑選部分就是了。”
“卑職明白了,不知使君要求日本勞工什麼時候過去?”
“越快越好,最好明天一早便出發。”
範寧確實比較希望能儘快建成新港,在南洋建立商業基地,配合大宋內部的產業發展。
次日一早,運載著兩千名士兵的二十艘槳船以及運載著一萬日本勞工的二十艘萬石大船離開了呂宋灣,前往新購置的新港。
數日後,範寧又回到了新港,卻意外發現海港內停泊了不少船隻,明仁的坐船也在其中。
當範寧上了岸,近百名宋朝商人在明仁的帶領下前來拜見。
範寧著實驚訝這些商人嗅覺之靈敏,笑問道:“你們怎麼會知道我買下了這片土地?”
明仁得意洋洋道:“我們聽說你和三佛齊沒有達成購地協議,我們便猜到你肯定會在渤泥國購地,所以都前來渤泥詢問,便知道了這裡!”
範寧欣然笑道:“看樣子大家都很期待這座新港啊!”
眾人七嘴八舌道:“我們被三佛齊歧視了幾十年,就等著這一天了,允許我們在南洋建立中轉倉庫,這樣我們就能坐鎮南洋,和西方的商船進行貿易,
範寧點點頭道:“這座新港完全是大宋的港口,隸屬於泉州,泉州市舶司會在這裡建立官署,還會有兩千大宋水軍以及數百條戰船常年駐守,無論大家的利益和安全都會得到充分的保障。”
“請問使君,我們可以在這裡買土地建造倉庫和商鋪嗎?”
範寧微微笑道:“當然可以買,條件就是買了就要馬上建設,不準囤地,隻是我還沒有考慮好碼頭和軍城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