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時,宋軍的船隊抵達了萊州,萊州也有大宋的一支水軍,約四千人,數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
範寧隨即接管了萊州水軍。
萊州的水軍統領叫做苗順利,是個四十餘歲的中年男子,萊州漁民出身,他從小和父親出海打漁,對渤海的情況早已了如指掌。
大帳內,範寧鋪開了一張大地圖,這也是趙頊讓宣旨官帶來的,是朝廷收藏的,唐朝到五代時間遼東地區造船分布圖。
這份地圖非常實用,造船必然是有傳承的,遼國能在十年時間內造出三千石以上的大船,必然是繼承了前朝的造船經驗。
範寧指著地圖道:“中唐以後,遼東的造船主要有三個點,一個是盧龍所在的濡河口,這是最大的官營造船工場,第二個是遼口河附近,不過這兩個造船點都已廢棄了兩百年以上,遼國占領燕京之時,燕京地區至少有七十年沒有造過船,遼國為了防止漢人從海上逃回大宋,特地嚴禁造船出海,到現在差不多一百七十年了,燕京地區的漢人或許還有冶煉能力,但在造船方麵肯定沒有這方麵的工匠了。”
苗順利接口道:“雖然大船從來沒有看見,但這些年燕京地區的小漁船還是偶然會出現,我覺得可以去擄掠幾艘燕京的漁船回來,他們應該知道遼國在渤海內的造船情況。”
“這個方案可以!”範寧讚成這個方案,隻有本地人是最清楚有沒有大船。
韓望又問道:“剛才相公說有三個造船點,那第三個在哪裡?”
“就在從前的渤海國!”
範寧往鯨海東岸一指,“渤海國當年的造船也很強大,曾經有船隊出使日本國和新羅,在渤海國被契丹所滅後,造船業有沒有被摧毀我不知道,但一定有這方麵的資料和工匠繼承,我覺得如果遼國能出現造船業,渤海國的可能性最大。”
“那我們該怎麼辦?”
範寧沉思一下道:“先不要打草驚蛇,用漁船去兩地探查情況,摸準了情報後再出擊。”
...........
範寧暫且按兵不動,數十艘小船扮作漁船,向渤海沿岸以及渤海國方向而去。
三天後,苗順利傳來了消息,俘獲三艘燕京的漁船,經過審訊,遼國對燕京的漢人還是很防範,確實沒有任何造船之地出現。
範寧基本上可以肯定,遼國的造船基地,一定就在原來的渤海國,也就是後世的海參崴。
船隊再次出發,向南方駛去,他們必須繞過高麗半島,進入鯨海,這個時候西風和北風盛行,萊州的水軍無法去渤海國,也隻能由範寧率領的十艘蒸汽機船不受風浪影響,前往渤海國。
兩天後,範寧率領的船隊抵達了距離原渤海國故地約六百裡的海麵上。
範寧的目標很明確,他知道渤海國的造船工場在哪裡?
就是後世著名的海港海參崴。
此時正值陽曆的十一月,海麵上風高浪急,但宋軍的大船卻很穩定,這也是明輪起到的輔助作用,在風浪中可以穩定大船。
上午時分,範寧正在船艙裡查看地形,甲板上忽然傳來了急促的鐘聲,範寧心中一怔,急忙走了出去。
“發生了什麼事?”
一名士兵單膝跪下稟報道:“啟稟相公,前方海麵發現有船隊!”
範寧快步走上船頭,向前方眺望,隻見前方數十裡外,一隊黑點出現在東略偏北方向,雖然沒有望眼鏡,但憑著經驗,範寧便知道那是一支船隊。
商船隊可能性不大,這個時候,商船停止航行,要到明年春天,是日本國的船隊?有可能。
但範寧心裡明白,更有可能是遼國的船隊。
“傳令進入戰備,我們今天恐怕抓到一條大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