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軍,遼軍這是殺去鼠雀穀嗎?”十幾名將領紛紛問道。
楊文廣搖搖頭,“不是去鼠雀穀,而是去井陘!”
“啊!”
所有將領都大吃一驚,遼軍難道是去河北?
“老將軍,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全力防禦太原,難道是上當了嗎?”眾人七嘴八舌問道。
楊文廣擺擺手對眾人道:“請各位將軍放心,小範相公在井陘那邊早有部署,遼軍不會占到任何便宜,他們遲早還會退回來,我們隻管嚴守太原。”
這時,一名士兵來報,“情報司張參軍求見老將軍!”
“請他過來!”
不多時,士兵將一名三十餘歲的文官帶了過來,這名文官叫做張微,官任參謀參軍,是情報司駐太原的主管。
張微躬身行一禮,取出一封信呈給楊文廣,“這是範相公前天派人送來,說隻要遼軍離開太原,就要卑職把這封信交給老將軍。”
原來範寧還有一封信,楊文廣頓時大喜,連忙接過信,信中竟然是範寧的軍令,‘若遼軍前往井陘,可立刻派軍隊奪取婁煩關,並增兵雁門關,切斷西線遼軍的退路,同時也要頂住遼軍南下支援。’
楊文廣倒吸一口冷氣,他頓時明白了,兩年前那一幕又重新出現,遼國皇帝並沒有吸取教訓,再次派大軍孤軍深入,又再次落進了小範相公布下的陷阱。
若不是範寧讓他去攻打婁煩關,他還真想不到這一點。
楊文廣當即對統製李儼下令道:“李將軍可率一萬軍立刻趕往婁煩關,務必奪下關隘。”
李儼立刻抱拳道:“卑職遵令!”
楊文廣又附耳對他說了幾句,李儼連連點頭,這才下城去領兵了。
楊文廣隨即又令統領鄭昭率五千軍趕回雁門關增援。
目前雁門關隻有兩千守軍,鄭昭就是從雁門關撤軍回來,現在他又再一次率軍返回雁門關。
楊文廣不擔心雁門關,他更關心婁煩關的得失。
………..
太原府北麵陽曲縣一帶正好是係舟山和雲中山交彙地,地勢稍險,修建有赤塘關和石嶺關,但這些關隘的防禦能力並不強,可以阻擋小規模的騎兵,但十幾萬騎兵的重壓之下,這兩處關隘就沒有意義了。
真正的雄關險隘還是在北方,呂梁山脈和恒山山脈在北方連為一體,橫亙在晉北大地上,巍巍山巒成為一道天險,將晉北分割成大同盆地和南麵的忻定盆地,長城便修建在起伏的山巒之上。
這條長逾千裡的雄偉天險有兩處關隘,一道便是著名的雁門關,位於西麵的代州北部,屬於大宋管轄範圍,而另一道關隘便是婁煩關,位於遼國的武州境內,被遼國控製。
這兩處關隘都可以穿過大隊騎兵,雁門關主要是防範幽州的軍隊殺來,而婁煩關便是大同遼軍南下太原的南大門了。
婁煩關實際上是一條河穀,桑乾河的上遊灰河穿過莽莽山巒而形成的一條山穀,婁煩關是宋朝的稱呼,遼國則稱這條峽穀為陳家穀口,長三十餘裡,最寬處有二十餘裡,最窄處還不到一裡,婁煩關就修建在最窄處。
婁煩關南麵是遼國的神武縣,縣城不大,人口不足一萬,駐軍也隻有三百餘人,婁煩關守軍的給養,就靠神武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