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史的信到了刺史府,沒幾日薛刺史就有了回信。
陳家動作迅疾,立刻準備登門提親。為表示鄭重和對這門親事的重視,陳卓要親自去一趟荊州。
陳卓親自來向郡主告假。
薑韶華含笑道:“陳長史隻管安心去忙,我在王府坐鎮,不會出什麼亂子。公文人事來往,暫且就由陳舍人馬舍人頂上。”
陳卓笑著應下,然後鄭重地拱手向郡主致謝:“這門親事若能成,都是郡主之功,臣謝過郡主。”
薑韶華笑盈盈地扶起陳卓:“陳長史為南陽王府鞠躬儘瘁,陳縣令和陳舍人也都儘心當差忠心耿耿。我做這點小事,算不得什麼。這門親事成了,南陽王府和刺史府聯姻結親,日後相依為臂,也是好事一樁。”
“結親從來不是一樁簡單的事,要考慮的事情方方麵麵。也就是朝堂混亂北方不平,薛刺史心中不安,才願意結這門親事。換了太平時期,我這個郡主也沒那麼大顏麵。”
想想前三年,薛刺史和南陽王府來往平平,何曾將她這個年少的南陽郡主放在眼裡?
陳卓笑道:“不管如何,臣都要多謝郡主成全。”
還有些話,就不必說出口了。
馮長史的孫女已另外定下親事。陳馮兩家做不成親家,這是郡主樂意看到的。陳卓並不因郡主忌憚惱怒,反而倍感欣慰。
這才是一個掌權者上位者應有的心計城府。
郡主手段圓融,顧及了他和馮長史的顏麵,不動聲色地解決了未來可能有的麻煩。最重要的是,在這件事上,誰也沒受傷害。反而是陳家大大得了好處。
陳卓前腳剛走,後腳薑韶華就接到了鄭太後的來信。
……
按著慣例,私人書信總要比朝廷公文早兩日來。
薑韶華拆了信,看完後並未展顏,反而露出一個譏諷的笑意。
陳瑾瑜和馬耀宗都在一旁。馬耀宗不便多言,陳瑾瑜卻沒什麼顧慮,張口便問:“太後娘娘在信中說了什麼?玉米紅薯到底還推不推廣了?”
薑韶華淡淡道:“太後娘娘在信中說,王丞相百般阻撓,推廣新糧一事,怕是不能進行。”
陳瑾瑜氣得俏臉發白,恨恨不已地發了一通牢騷。
馬耀宗斟酌了片刻,低聲進言:“郡主,臣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說。”
薑韶華瞥他一眼:“有什麼想法,隻管道來。”
馬耀宗應了一聲是:“朝廷不肯推廣新糧,那這件事我們自己來做便是。”
“不妥!”陳瑾瑜第一個反對:“朝中已有人指責郡主流言惑眾,再加這一樁,就成了邀買人心。”
“陳舍人說的沒錯。”薑韶華輕歎一聲:“這件事,本郡主確實不能出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