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韶華笑著白她一眼。
身高力壯的秦虎匆匆走了進來,呈上一封書信:“啟稟郡主,親衛一營秦統領寫了信來。”
薑韶華略一點頭,接過信迅速拆開看了一遍。
看完後,薑韶華目中閃過笑意,對陳瑾瑜道:“去備筆墨,我要寫一封回信。”
湯家分了三路賣糧,秦戰孟大山劉恒昌,各自領了五百親衛隨行護糧。推廣糧種一事進行得還算順利。
秦戰在信中提及北方饑民眾多,一升米就能買下一家人。“……我們南陽郡地廣人少,親衛營也缺人手。末將想趁機買一些人。也算是給饑民一條活路。希望郡主應允首肯……”
薑韶華提筆寫了回信,在信中肯定了秦戰的想法。不過,此事不能張揚,一定要低調進行。
再者,此事也得和陳馮兩位長史商議。招來的饑民送到南陽郡後,要往何處安頓,都得仔細安排。
薑韶華又給陳長史馮長史分彆寫了信,另外還有孟大山和劉恒昌。親衛一營已經行動起來,二營三營也彆含糊了。
……
幾日後,陳長史和馮長史便收到了郡主來信。
薑韶華去了京城後,陳卓和馮文銘一個掌管人事,一個掌管銀錢內務,各自忙得不可開交。明明都在王府裡,有時候竟是幾日打不了照麵。
收到郡主的來信後,馮文銘抽了抽嘴角,額上的皺紋都快夾死蒼蠅了。
馮長史拿著郡主的書信,氣勢洶洶地去尋陳長史:“郡主的信你瞧瞧。”
陳卓不動聲色地接了信:“郡主給我也寫了信,說的是招納饑民一事。以我看,這是一樁大好事。”
“我們南陽郡十四縣,隻有三個上縣。其餘要麼中縣要麼下縣,百姓人口數量不足。換在平時,誰願拋家舍業地來南陽。現在北方饑民遍地,正是吸納人口的好時候……”
馮文銘瞪了一眼過去:“這道理誰不知道。關鍵是買了饑民回來,就要先養著他們。等他們開荒種田收了糧食養活自己,少說也得一兩年。你有沒有算過,這一兩年裡,要花多少銀子消耗多少糧食?”
“郡主要推廣新糧,要養親衛營,要養著南陽軍,還要顧著糧食不夠吃的幾個縣。這些通通都是要銀子要糧食的。”
“現在忽然再多那麼一批饑民出來,我從哪兒變出多餘的銀子和糧食來!”
馮文銘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氣惱,口水都噴到陳卓的臉上了:“我是王府長史,不是天上的神仙。不能眨眨眼就變出銀子和糧食!”
陳卓淡定地用袖子擦了一把臉,然而耐心安撫老友:“你先冷靜,彆急著發火。招納饑民的事,對南陽郡是長遠的好事。慢慢做便是,又不是一下子多出一萬人兩萬人來。”
“再者,我們南陽郡今年全部種上了玉米紅薯,等到新糧大豐收的時候,便能養活三四倍的人口。招來的饑民也不是白白養著,讓他們開荒,讓他們種地,還可以讓他們去挖鐵礦去養馬。”
“總之,方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