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瑜上前接了竹筒,呈至薑韶華手中。薑韶華打開竹筒,抽出信紙,展開看後,麵色微沉。
陳瑾瑜看在眼中,一顆心也跟著沉了一沉:“郡主,是不是朝廷那邊有什麼動靜?”
薑韶華嗯了一聲:“範大將軍領兵到了邊關,欽差宣讀聖旨後,左大將軍交了虎符和官印,隨欽差回京了。”
不管她情不情願樂不樂見,邊軍更換主將都成了定局。
陳長史在信中末尾特地提醒,不要再就此事發表看法,以免惹來安國公父子或鄭太皇太後不滿。也就是說,接下來她再上奏折,最好不要再提此事了。
畢竟,更換左大將軍一事,由鄭太皇太後和安國公父子全力推動。
陳長史政治觸覺敏銳,顯然已經從朝堂一係列的變化中察覺到了鄭氏父子態度的變化。南陽王府和王丞相是敵對關係,不能再和鄭家鬨得反目,更不宜激怒鄭太皇太後。
說到底,還是實力不足,不能徹底翻臉。
陳瑾瑜輕聲道:“郡主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無愧於心,便足矣。朝堂會如何變化,我們且靜觀其變。”
薑韶華慢慢呼出一口氣,點了點頭。
……
一個月後,左大將軍被押解至京城,太和帝當麵詰問邊軍大敗彭城被屠一事,左大將軍滿麵愧色,自請重責。
太和帝顧念左大將軍苦守邊關多年,隻奪了左大將軍的官職,令左大將軍閉門思過。左家在軍中擔任要職的兒郎們,皆被牽連,或被降職,或被掉任。
左氏經此重擊,門庭冷落,從大梁頂尖將門跌落至二流。
王丞相一派也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搖擺不定的牆頭草們,暗中投向鄭太皇太後一派的不知凡己。
更要命的是,京城傳言紛紛,都在說王丞相私心太重用人不當,當年衛將軍如此,再有現在的左大將軍,都是明證,根本就不配為大梁丞相。
屋漏偏逢連夜雨。
王丞相的長子,在江南繁華之地做著刺史的王易,被屬下揭發索賄貪墨。
王家被譽為大梁第一世家,家業豐厚,常人根本難以想象王家的奢豪富貴。按理來說,王易不應該是那等為錢財迷心昏眼之人。偏偏王易就是愛銀子如命,做了刺史之後,大把大把地收銀子。而且,仗著親爹是一朝丞相在江南勢力龐大,貪墨索賄從不遮遮掩掩。
其實,朝堂眾臣都知道王易的德性。王丞相對鑽進了錢眼的長子也十分不滿,多年前就將他打發去了江南做刺史,來個眼不見為淨。有他這個親爹庇護,王易撈銀子吃喝玩樂過得愜意自在。
誰曾想,現在竟有江南官員上奏折揭發王易貪墨,列出的證據寫滿幾頁奏折。在奏折上按手印的地方官員,多達十幾人。其中有兩個,還是王刺史的心腹下屬。
這份奏折一出,頓時滿朝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