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範大將軍想起兵造反,也失了大義。更何況,範大將軍在邊軍中根基尚淺,七八萬邊軍真正肯跟著他起兵的能有幾個?隻怕稍流露出對新帝的不滿,就有一堆武將跳出來撥亂反正了。
退一步說,就算範大將軍鼓動了手下跟著他一同舉兵,立刻成了反賊,沒了京城撥運糧草,那就得靠掠劫百姓,什麼時候才能打到京城來?打贏的可能性不大,範家未必能得多少好處。輸了卻是萬劫不複。
一個懵懂無知的平王,值得範大將軍拋棄身家性命嗎?
或者再直接一點,一條注定了灰暗無光的窮途末路,範家願意走嗎?
連葛公公都能看明白想清楚的事,範貴太妃卻想不明白。她滿心希冀地拆了範大將軍的書信,在看完信後,卻失望至極,甚至憤怒地扔了書信,咬牙切齒:“都是軟骨頭的勢利小人!”
範大將軍非但沒有要起兵支持平王的意思,反而在書信中反複勸誡範貴太妃要敬重新帝,不得胡亂生事。
等了兩個月,就等來這樣的書信。範貴太妃越想越怒,她霍然起身,血流汩汩,眼前一黑,軟軟倒了下去。
……
此時,薑韶華也在看範大將軍的親筆信。
邊關路途遙遠,八百裡加急送信,一個來回也得一個多月。算一算時間,範大將軍應該是在聽聞薑韶華爭皇位的第一時間就寫信讓人送來京城。
這封信在路上跑了半個多月,終於在天子登基大典後的這一日呈到她手中。
“……郡主雄才大略,文武雙全,胸懷天下,末將隻恨遠在邊關,不能親自朝堂支持郡主登基!”
“等郡主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末將應該已改口稱皇上了。這是大梁之幸,亦是群臣和百姓之福。”
這個範大將軍,表態得及時且果斷。不愧是當日能從左大將軍手中搶走邊軍的人物,確實有厲害之處。
薑韶華嘴角浮起一絲笑意,繼續看了下去。
範大將軍繼續在書信裡表了一番忠心,也不諱言地提起了平王母子。
範貴太妃短視淺薄狹隘,範大將軍懇請薑韶華不要和一個後宮無知婦人計較。並且明確表示,範家素來是大梁忠臣,會對新帝效忠,絕不會生出二心。
薑韶華又是一笑。
說到底,無非是平王是個付不起的阿鬥。不值得範家豁出一切為他衝鋒陷陣。付出太大,得到的好處又不夠,起兵最大的可能是範氏一族全滅。
範大將軍這等混跡朝堂幾十年的老臣,怎麼肯做這等虧本之事?
“範大將軍一共送了幾封信進京?”薑韶華隨口問道。
一旁的宋淵低聲應道:“範大將軍一共送了四封信,一封呈到昭和殿,一封送到了範貴太妃手中。另外兩封,分彆送到了範家和鄭家。”
送去範家,想來是要提醒警告族人,不得做什麼不安分的舉動。
至於送去鄭家的信,應該是送給範嘉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