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顯然被蘇曜的話氣得不輕。
他環顧四周,見眾多將士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和蘇曜身上,心中更是覺得顏麵無存。
在何進被嗆的無話可說,尋思如何破局的時候,盧植卻在心裡暗自好笑,又微微搖頭。
這虎賁軍的情況和痼疾,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兵變之事是不可能,但是藐視上官,對抗軍令,那簡直不要太正常。
以往的曆任虎賁中郎將,對這些勳貴子弟們也都是小意拉攏,大家都是客客氣氣的。
和光同塵,無為而治,是曆代虎賁中郎將想要坐穩這個位置不得不采取的妥協之策。
然而,這個年輕的蘇君侯居然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從未有人敢像他這樣公然整頓軍紀,挑戰這些勳貴子弟的權威。
這是否是陛下的意思?盧植不太清楚,但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蘇君侯,盧植心裡多了一絲欽佩和讚賞。
不得不說,在這北巡以來一路共事的經曆中,盧植發現了,這個少年與自己最初的,邊地蠻人的印象可謂是大相徑庭。
這個蘇君侯,簡直是一個矛盾的化身。
他雖然出身邊郡之地,但如今看來,卻並不是一個隻懂得廝殺的莽夫。
他不但在戰場上,精通兵法,能夠抓住稍縱即逝的戰績,每每克敵機先。
而且,在朝堂之上,他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口才。
他的洛陽雅言流暢自如,辯論時言辭犀利,總能一語中的,讓人無法反駁。
更為難得的是,他雖身處權貴之間,卻不阿諛奉承,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
在此人看似大膽的行為下,實則是其背後超絕行動力的體現。
在他古怪無禮的行為和灑脫無羈的隨性背後,是其堅定的意誌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尤其是這小子在請辭陛下封賞時說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願九州平”,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刮目相看。
陛下在這紛擾之亂世,重用此人,莫不是還真的走出了一步的難得的妙棋?
盧植身處中樞自然很清楚當今天下的形勢。
皇帝暗弱,朝廷腐敗,外有強敵環伺叛亂不休,內有十常侍等奸臣禍亂朝綱,黨爭不斷,政令不行。
各地方大員現在很多也都是各懷鬼胎,輕視中央,心有二誌。
這樣的局勢下,國家的未來可說是岌岌可危,社稷動搖。
這讓從小便以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為己任的盧植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自己教了那麼多學生,但是能真正勇於任事,讓他看到破解這天下亂局之光者,卻寥寥無幾。
然而,陛下這回破格提拔起來的蘇君侯,如今卻讓他看到一線希望。
他看到了一個與時人截然不同的年輕人,不但有敢於挑戰舊有秩序、對抗那些高門權貴勇氣。
而且更可貴的是,他還有能力,去踐行理想和意誌。
這對於已過知名之年,深感時不我待的盧植來說感到極為驚喜,有一種久違的振奮與期待。
在這一刻,盧植看的比皇帝更遠,他認為,天下之疾非一日之成,想要平定亂世,匡正社稷,更非一日之功。
故而,比起自己這些年逾半百之人,未來的舞台必將屬於這些英雄少年。
於是,就在何進緩過勁來,再一次與蘇曜就兵變之事對峙的時候,盧植站了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