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蘇君侯帝都獻寶
“印刷術?”
衛明一愣,驚訝道:
“君侯說的可是那捶拓之法?”
“捶拓?”
田韶、劉政和公孫昭等遼東官吏則是聽得一臉懵逼。
遼東遠離中原,此時不僅僅是文化的荒漠,信息更是閉塞。
牽招見此,當即好為人師的洋洋講解起來:
“這捶拓之法可是京師名匠之奇技!”
“昔年,今上命蔡伯喈等人在那太學門外刻立熹平石經之事,諸位當是知曉吧。”
屬國都尉公孫昭點了點頭:
“那是自然,此乃今上難得之善政。”
“享譽天下的蔡伯喈等大家名士,親自書石,曆經八年,共鐫刻四十六碑。
囊括《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傳》和《論語》全冊,聽說光那刻字就有二十餘萬!”
“不但邸報上傳頌連連,我更是聽聞,自那刻成之後,天下學子便摩肩擦踵,前去觀看和臨摹之人,每日乘車都足有千乘之數,使那洛陽道路為之堵塞,真乃經學之盛況也。”
經學之盛況,這絕對是沒有誇張。
如今普通人讀書,都是多以竹簡抄錄為主。
而手抄典籍,總有錯漏,不但在傳播過程中一傳十十傳百,往往誕生極多謬誤。
而且各家對經典的解讀又多有不同,這些往往都成為了中原名家的不傳之秘。
如今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初就是靠研習家學《孟氏易》起家。
這其中的關係,簡單來說就像如今自學考試,普通人都是自己在家啃那些字跡模糊不清不說,甚至可能公式都寫錯了的盜版書,而世家出身的人,則有家傳秘籍和詳細的曆年真題全解等一樣。
大家起步都不在一個起跑線。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是豎立統一的思想,朝廷的對策就是立石經,也就是統一教材是也。
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漢靈帝的熹平石經也就此成為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開創了後世曆代石經之先河。
“沒錯。”
牽招自豪道:
“不才的恩師,也在其中小小的出了一份力。”
“噢噢噢~”
隨著牽招的話語,現場馬上傳來一陣驚歎之聲。
這熹平石經乃是當今皇帝最有名的政績,他們當然都有所耳聞。
不過,那等中原之盛事,對於他們這些遼東本地的官吏們來說,卻又是格外遙遠了。
“不過這和那捶拓有什麼關係?”田韶皺眉不解。
“諸位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牽招嗬嗬笑道:
“這捶拓之法,正是那熹平石經之後,名匠們為了更加方便地傳播經典,所發明的一種複製文字的技術。”
牽招繼續解釋道: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將濕潤的紙張覆蓋在石碑或雕版上,再用軟錘輕輕敲打,使文字或圖案印在紙上,待紙張乾燥後,便能得到一份清晰的拓本。”
“如此一法,大大加速了經典的傳播速度,使得更多人能夠接觸到和學習到這些珍貴的典籍。”
田韶等人聞言,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們還是首次聽說這種技術,不由對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