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這樣,才算徹底的打通了洛陽與長安的道路,進入那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
於是,蘇曜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潼關進發。
一路上,這裡的百姓已經聽說了冠軍侯在弘農城的表現,又蘇曜此番嚴明軍紀,秋毫無犯,頓時贏得了沿途百姓的讚譽和支持。
蘇曜大軍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開門迎接,提供糧食和物資,為大軍提供後勤保障,甚至還有人主動表示願意擔當先導,引導大軍在這嚴酷的冬季行軍。
這一切,讓蘇曜等關東來客很是感受到了一番主場作戰的爽感。
蘇曜對百姓們的投效來者不拒,接受了物資和幫助後也作價支付了補償。
這更引得百姓們紛紛叫好,很順利的大軍便在山穀險路中穿梭,一步一步的逼近他們的目的地。
“什麼?!”
“都要打到潼關去了??”
“怎麼會這麼快!”
“廢物,都是一幫廢物啊!”
長安近郊。
自洛陽倉皇而逃的董卓還未來得及進城喘息,便先得到了後方蘇曜大軍再次出擊的消息。
這家夥,董卓他是暴跳如雷啊。
一路上,後方的壞消息可謂是一個接一個。
大將徐榮戰死,沒幫他阻擋多久時間也就罷了,好大侄董璜他可是親自撥給了精銳的甲兵,還讓他守那八關之首的函穀!
結果,函穀雄關一日便破,中郎將段煨更是畏敵如虎,不戰而逃的棄守了弘農。
董卓當時就立即寫信怒罵段煨無能,向其問罪。
結果,段煨卻不但不認罪,反而挺起腰杆的勸諫他。
說什麼弘農小城,不足以固守,不若集中兵力,退守潼關天險,以阻蘇曜鋒芒。
而且,段煨還說什麼,觀蘇曜殘暴好殺,苛待名族,此番讓出弘農,必將讓其與弘農世家矛盾激化,相互反目。
如此,蘇曜困頓於弘農內務,西進難行,他們則是坐守潼關,進退自如。
當時董卓雖然未完全相信這般說辭,但是在李儒的勸解下,董卓還是默認了此事,讓段煨與駐在潼關的中郎將董越一同,務必做好當地防務。
然後董卓就急速西進,直奔長安。
然而,董卓卻沒想到,他長安的城門都還沒看到呢!
後麵又報信說什麼蘇曜平定了弘農,殺了一大幫當地世家,磨刀霍霍的又出發了?
其兵鋒直逼潼關,竟是一路暢行無阻!
董卓聞此噩耗,臉色鐵青,雙眼幾欲噴出火來。
他身邊的親信們也是噤若寒蟬,無人敢去觸其黴頭。
不過,董卓到底是以軍功起家的豪傑,在短暫的憤怒之後,他還是很快的強迫自己冷靜,必須要解決問題才可。
“文優可有良策?”
董卓一把按住李儒:
“倘若那蘇賊殺來,再破了潼關,我等便是無路可退矣!”
李儒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董公,眼下局勢確實危急,但也不必過於驚慌。”
“潼關地勢險要冠絕天下,易守難攻,險峻更勝函穀!”
“而如今,段煨董越兩將又各領兵馬屯駐其中,隻要命他們堅守不出,那蘇曜即便再勇猛,定然也難以輕易攻破。”
“不過,我們也不能隻靠死守,必須主動出擊,尋找破敵之機。”
“竟還有機會破敵?”
董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連忙問道:
“文優有何妙計,快速速道來!”
“此計很簡單。”
李儒深吸了一口氣,拱手道:
“請董公大封馬騰韓遂、袁紹與袁術等人!”
“文優這是何意?”董卓一臉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