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蘇曜謀三河,袁術設伏擊(1 / 2)

三河之地。

乃是指河南,河內與河東三郡。

一如三輔乃是長安的腹地與屏障一樣,三河之地對於洛陽其重要性亦更加顯著。

因其分彆為夏商周王朝腹地,因此亦是“中原”的代名詞。

《史記·貨殖列傳》載:“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

河南郡,作為如今京師洛陽的所在郡縣,其重要性自然是獨一無二。

它不僅是漢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是天下士人的彙聚之地,對於穩定朝局、凝聚人心具有至關重要的旗幟作用。

如今董卓燒洛陽的故事沒有發生,洛陽作為帝都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正統性意義。

隻要洛陽還在,天下人心就不至於分崩離析。

但是,僅靠河南一地,顯而易見是無法供給繁華京師的需求的。

這時,河內與河東兩地的重要性就突顯了出來。

河內郡位於黃河北岸,與河南郡隔河相望,是洛陽的北方門戶。

其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在西漢末年就已經取代關中成為了大漢的經濟中心。

而河東郡,則位於洛陽的西北,黃河之東,與河內郡共同構成了洛陽的北方防線。

河東之地雖然土地和人口不如河內繁盛,但這裡卻是大漢最重要的鹽鐵基地,是大漢鐵騎強軍的根基之所在。

這不僅僅是因為其提供大量鐵礦供洛陽工匠打造精銳裝備,更因為大漢鹽鐵專營,河東郡以一郡之力提供給了中央大量的財政支持。

可以說三河之地的穩固,直接關係到洛陽的安全與穩定,乃是貨真價實的王霸之基也。

“三河自古出精兵。”

“重新掌握三河之地,君侯便可以此為根基,重建三河騎士精銳。”

“屆時,一手握朝廷正統,一手握鐵血強軍,君侯大業何愁不成?天下又有誰人敢質疑君侯的決定呢?”

聽了賈詡分析後,蘇曜眼中精光一閃,哈哈笑道:

“文和所言極是,我也早有全取三河之意。”

“不過那王匡和王邑都無甚過錯,不好下手,故而才想先拿這袁術開刀。”

沒錯,身為一個戰狂玩家,自然是地圖上哪有紅點打哪裡。

雖然蘇曜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已經先定下了全取司隸的戰略,但是等到這次回來,王匡和王邑雖然對他命令推三阻四,但到底也沒有像袁術這般造反。

想要拿下他們,實在是缺乏一個充分的理由。

總不能自己主動出擊挑起天下大亂吧?

那家夥怕不是自己的外交聲望直接就會變成兩三麵刀臭名昭著。

對此,賈詡撫須一笑:

“君侯多慮了,您這是還沒有轉過彎來呀。”

在蘇曜疑惑的目光中,賈詡從容解釋。

原因很簡單,蘇曜做慣了將軍,根本沒想到利用朝廷的力量。

“王匡和王邑無甚過錯不假,咱們也沒必要直接出兵討伐。”

“君侯隻需要兩步便可明辨其忠奸。”

“首先就是趁公主登基,召其入京述職觀典。”

“然後將其轉封京官,再派君侯心腹接管當地便可。”

“此乃朝廷駕馭地方之術也。”

賈詡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倘若他們接受了任命,那麼君侯便可不費一兵一卒儘取三河之地。”

“倘若他們推三阻四,拒絕入京,那便是公然違抗朝廷旨意,君侯便有了名正言順的借口對其采取行動。”

“到時候再出兵討伐,行堂堂正正之師,天下誰能說個不字?”

這便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力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