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在荀彧的發言後,皇宮門前一下子炸開了鍋。
學子們興奮地議論紛紛,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有那腦子活絡之人已經擠到了前排,拚命的揮手詢問具體的考試事宜。
對此,荀彧自然是求之不得,再次讓禁軍將士們高呼肅靜後耐心的大聲解釋起來:
“科舉在全國範圍舉行,三年一考,共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層次,依次晉級,之前講過不再贅述。”
“需要特彆明確的一點是,此次新帝登基,舉辦的首屆乃是恩科是也。”
“恩科?這是什麼意思?”
學子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紛紛看向荀彧,等待他的解釋。
荀彧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所謂恩科,乃是大將軍為慶祝新帝登基,特設的加試機會。”
“本次恩科,不局限於常規科舉的時間限製,將提前舉行,並且為了廣納賢才,考試難度也會相應降低一些。”
“同時,恩科還將設立更多的錄取名額,確保更多的優秀學子能夠有機會入朝為官。”
“真的嗎?”
“那真是太好了!”
“請問荀侍中,那這恩科具體何時舉行?我們該如何報名呢?”
學子們迫不及待地紛紛詢問,荀彧一見他們的注意已經完全轉移,便撫須笑道,耐心解釋:
“本屆恩科的具體時間已經基本確定,將在公主登基大典後的三個月內舉行。”
“至於報名之事,朝廷將通知天下各郡縣,命當地官府自行設立報名點,學子們隻需前往當地的官府或者學府,按照要求填寫報名表,繳納一定的報名費用即可。”
“其中鄉試由天子欽命的主考官在各郡首府主持,擇優錄取,次年在京辦會試,優中選優,一月後辦殿試,金榜題名!”
“而此次恩科,對於諸位長久在京求學的太學學子們,也予以特彆關照,諸位將無需返鄉報名,而是直接獲得晉級京師會試的資格,在考試之前,可安心在京備考。”
“荀某這裡,由衷的祝願各位屆時都能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
荀彧的話讓學子們聽得如癡如醉,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當即,就有一個學子好奇地舉手問道:
“荀侍中,那既然是開科製舉,那請問具體要考些什麼內容呢?”
荀彧微微一笑,解釋道:
“此次恩科,主考乃是明經、數學、法律與策論,次考工學、天文和詩賦等。”
“其中明經科目主要考察的是學子們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詩經》、《尚書》、《禮記》、《易經》和《春秋》等五經的內容。”
“同時,也會考察學子們的文章寫作以及他們對時事的見解和分析能力。”
“而法律科目則主要考察學子們對律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們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子們聞言,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他們知道,這些經典和都是他們平日裡刻苦鑽研的內容,也是他們展現自己才華的重要途徑。
“荀侍中,那其他科目呢?比如數學、工學都是考些什麼?”另一個學子追問道。
荀彧微微一笑,繼續解釋道:
“數學科目主要考察學子們的算術和形學能力,以及他們對數學原理的理解和應用,至於工學和天文等科目,則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和要求來設定考試內容。”
荀彧的話讓學生們聽得是目瞪口呆,他們沒想到科舉考試竟然會如此全麵和細致,不僅考察他們的經典知識和文學素養,還考察他們的算學和法律甚至天文和工學?
算學和法律他們姑且能夠理解。
畢竟一個不識數的太守隻會被手下郡吏們忽悠,不懂法那就自然也無法秉公斷案。
但是天文和工學又有何用?
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似乎與治理國家、出仕為官並無直接關聯,為何會成為科舉考試的科目呢?
荀彧似乎看出了學子們的疑惑,他頓了頓,腦中浮現出蘇曜的身影,一笑而道:
“諸位學子有所不知,天文與工學,雖看似與治國無直接關聯,實則不然。”
“天文者,觀天象,知時令,明陰陽,辨吉凶。”
“自古以來,天文便是帝王之學,關乎國家興衰、民生福祉。”
“一個懂得天文之人,能夠預知天時,指導農耕,防災減災,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工學,則是治國之實學,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無論是修築城池、製造兵器,還是改進農具、發展交通,都離不開工學的支持。”
“一個懂得工學之人,能夠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荀彧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讓學子們豁然開朗,同時也讓他們心中不由緊張起來。
他們窮經皓首,畢生都在鑽研經學,如今大將軍開科取士,一下字要考這麼多科目,實在是讓人措手不及。
尤其是那數學、工學、天文等科目,對他們來說更是聞所未聞,不知從何下手。
不過,蘇曜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一方麵,由於古時道路難行,想讓天下考生都聚集於京師,那沒個一年半載非常困難的。
所以,蘇曜這次科舉,為了籠絡學子,也為了儘快填補缺官名額,還有給天下做個示範,實際上就是直接從快的特地開了一個給所有京師太學學子們的特科。
而且考試內容也是以他們一直鑽研的明經科為主。
至於其他科目,如數學、法律、策論、工學和天文等科目,考試內容會比較簡單,而且還有提前發布的備考文獻,和在太學舉辦的學習會等,幫助學子們更好的備考等等。
荀彧的話語如同定心丸,讓學子們心中的擔憂煙消雲散。
他們紛紛表示感激,對科舉考試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在荀彧的耐心解答下,學子們對科舉考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能夠讓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
尤其是當得知本屆恩科,將共取士錄官近千人的名額後,所有人都沸騰了。
在這其中,有部分之前早已被錦衣衛發展的線人們此刻是第一時間站出身來,振臂高呼:
“大將軍真是英明神武,此舉必將造福天下學子!”
“科舉考試,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倘若這真能做到,那這就是天下第一善政啊!”
“我們現在聚在這裡鬨事,反對這等善政,豈不是倔咱們自己的根基嗎?!”
在他們的帶動下,一時間,可謂是應者如雲。
如此切身利益前,大量腦子清醒的寒門學子們馬上就搞明白了利害關係,知道自己是受人利用。
而人群中那些大世家出身的學子們,則是看的目瞪口呆,有人直呼這是禮崩樂壞。
不過,他們的聲音在人潮中是那麼的渺小。
很快,在荀彧等人的諄諄善誘下,聚集在宮門外的上萬抗議學子們便紛紛散去。
人群仿佛潮水一般,他們洶洶而來,又滾滾而去。
隻不過,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不再是這皇城宮門,而是一窩蜂的湧向了太學。
據荀彧所說,關於本次科舉考試的具體事宜,已經印發給太學屬官,將由他們進行詳細講解。
這一下,人群們哪裡還能站的住。
結果,這一走,一下子就把之前挑事的那些人給晾在了原地。
他們有的人灰溜溜的逃走,跟著人潮一起湧向太學,緊張的觀望最新的局勢。
也有的人傻乎乎的站在原地,大呼小叫讓同學們不要相信那逆賊蘇曜的花言巧語。
然而,這一次,對於他們這些退潮後裸泳的“勇士”,蘇曜沒有任何姑息。
幾乎是突然之間,街道上便是馬蹄聲起,一隊隊身著紅衣的緹騎一湧而出,直奔這些反對者而來。
這一下可把他們嚇傻了。
“你們是什麼人?!”
“不要,離我遠一點,我乃太學學子,爾等不能擅自抓人!”
那些被包圍的反對者們,頓時嚇得臉色蒼白,驚恐萬分。
然而,為首的王淩隻是舉起牌子,冷哼一聲:
“錦衣衛辦案!”
“爾等涉嫌煽動,顛覆政權,危害國家安全,隨我回衙門走一趟吧。”
王淩一聲令下,錦衣衛的緹騎們便動作利落地將那些反對者們一舉成擒,統統押入大牢之中。
那些被擒的反對者們,有的還在拚命掙紮,大呼冤枉;有的則已麵如死灰,知道大勢已去。
周圍有那不及撤離的圍觀學子們,見此情景,無不心驚膽戰,同時也對蘇曜的雷厲風行感到敬畏。
他們心中明白,這位大將軍為了推行官製改革和科舉製度,不惜如此在京師之中動兵捕人,足見其決心之大,手段之果斷。
而那些原本還在猶豫觀望的世家子弟,此刻也徹底打消了心中的僥幸,不敢再輕易妄動,紛紛一擁而散,逃回家中和太學,不敢再摻和這些是非。
正所謂雨露之後見雷霆,隨著王淩所轄錦衣衛的首次出擊,蘇曜的反擊也就此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