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老孫家,你們彆怕,我就給你們算一算!(求訂閱,求月票)(2 / 2)

隻剩下孫翊、孫權、張昭他們仨還守在孫策的牌位旁邊

周瑜在眾人的簇擁下,哭哭啼啼到了孫策牌位前,拜了幾拜,然後就在一旁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然後就從袖兜裡摸出了一個小小的算盤!

看見算盤,本來還繃著的孫翊、孫權、張昭全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這玩意可不能隨便扒拉啊!要出人命的!

張昭強作鎮定地質問道:“你,你想乾什麼?”

“子布,你不要緊張,”周瑜扒拉了一下算盤,“我就是想替孫伯符的宗族部下們好好算一算,看看諸君應該往何處發展?不過我算得不好你們要不滿意,還可以去雒陽請天子出手好好算一算。”

請天子算?

那還能有好?誰不知他小算盤一扒拉,彆人的小命就要沒有了?

“這就不必麻煩天子了”孫權趕緊開口,“公瑾兄,伱給我們稍微算一算就行了!”

周瑜眉毛一挑,又瞅了眼孫氏家主孫翊,這小子和孫策很像,長得像,表情更像,總是一副惡狠狠的樣子算了,把他打發出去算了!

想到這裡,周瑜就開始一邊扒拉算盤,一邊給江東孫氏算命了:“你們江東孫氏雖然出身吳郡富春縣,也算是吳郡的二等世家,但是卻不為吳郡、會稽郡的世家大族所擁護。孫氏麾下,不是幽州老兵,就是淮南、青徐的流寓士人和武夫現在天家已經封我周瑜都督江東!我周瑜那可是二世三公的門第,我當三公也是早晚的事情!吳郡、會稽郡的士族會支持誰?就無需多言了吧?”

周瑜算的當然是對的!

雖然劉協在中原對世家大族並不友好,但江東的情況不一樣。中原人多地少,沒有增量可以滿足士族、寒門、庶民對土地的渴望了。劉協必須得在這三者之間做選擇。

所以劉協的對策就是分化士族——一部分成為貴族,一部分成為寒門;拉攏寒門——寒門總歸有個“門”,還是可以利用的;給庶民機會——能給機會就不錯了,福利是不要想的。

而在土地廣闊,人口,特彆是漢族人口稀少的邊遠地區,劉協還是要依靠和扶植當地漢人世家大族的,甚至還準備遷移一部分中原的世家大族去那裡開拓鎮守——實際上,這也是孫權後來治理江東和東吳的辦法。他讓吳郡的豪門大族、淮泗武勳、孫氏宗親都去打山越、占地盤,發展自己的力量實際上就是大搞封建化。

所以在曆史上的“三國”之中,最封建的就是吳國了!

而劉協現在的辦法則是中原核心地盤儘可能掌握,還要打壓那裡的世家大族,而越往外越封建在中原以外的州郡,就允許世家大族發展。在更遠一些暫時無法設立州郡的地盤上,那就分封大量的侯國甚至公國。而在更加遙遠的地方,封一些王國都是可以的。

看到一屋子的孫家人和孫氏家臣都望著自己不說話,周瑜就接著打起了算盤:“孫叔弼,你的氣運在東方吳郡之東!”

“吳郡之東?那不到海裡了?”孫翊有點急了,怎麼給算到海裡去了?

“吳郡之東不僅有大海,還有瀛洲,有倭國還有逆賊袁術,你可以當一個征袁大將軍,去倭國發展!”

周瑜這就給孫翊算出國了!

孫翊還小,也不知道去倭國好不好,隻能扭頭看著自己的輔政張昭,張昭則是一聲歎息道:“現在吳郡、會稽郡的不少世家大族都在倭國占了些地盤,孫將軍去了還有立足之地?”

周瑜一笑:“如何沒有?叔弼如果天子所封的征袁大將軍,自然可以節製倭國境內所有忠於大漢的城寨!而且倭國的地盤頗大,還有許多沒有占下來天家的《三卷真經》說地篇上說,倭國大島東部有一平原,不亞於吳郡,可以封給叔弼當個侯國就封個東吳侯吧!”

張昭一歎:“也隻好如此了!”

周瑜點點頭,又對孫賁、太史慈道:“伯陽、子義,你們的運好像在南方的交趾郡及以南地區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