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了這家小公司剩下的人。
葉冬青沒有全部打完,留下幾位決定撤資的投資者名單,讓員工們按照自己原先的說法打過去,也算是提前鍛煉了一番。
製定的利率足夠高,風險極低,再加上當初老史蒂文先生選擇跳河,而不是虧了投資者們的錢,自己卻繼續逍遙自在,由此延續起一份香火情。
第二天老顧客迪亞就帶著自己老婆,還有另外的八十多萬美金,過來簽署了一份全新的委托理財協議。
昨晚葉冬青自己製定的協議,提出保本、以及百分之八年化回報率、還有滿一年可取等重點,剩下的一些旁枝細節迪亞先生沒在意,其實這份合同裡並沒有詳細規定會將錢用在哪裡,給了他很大的自由投資空間,比如重倉股票、做期貨交易,隻要賺到錢就行。
還有三位老客戶,選擇將先前投資失敗後剩下的資金,用來購買這種理財產品,大概是想著先試試水,回報率過高,高到讓他們覺得不放心。
仔細說起來,這更像是葉冬青在利用高利息吸引資金,借錢進行投資。
身為一家基金公司,提取抽成是必須的,滿一年後將會從百分之八利息中,抽取百分之五作為酬金,說起來真實利息沒那麼高,但已經算是高到可怕。
用這些錢掙錢,拋開需要支付的利息以及公司開支以外,剩下的就都是葉冬青的利潤,前些日子他為第一桶金而發愁,現在看來多半可以利用彆人的錢,來跳過資本積累這一階段。
當然,借來的錢要還,還必須支付利息,不過跟可能帶來的利潤相比,利息隻是個小數字……
一招“空手套白狼”被他玩到爐火純青。
接下來的兩天陪著小史蒂文先生還有律師們忙著辦理手續,全都處理好了,葉冬青還順便招了四名新員工,全都已經拿到金融證書,經驗豐富,可以隨時投入工作的那種。
就這樣,他的大計劃,也終於可以開始籌備。
********************
平台搭建好了,現在隻差投資者。
新車上好牌照、還去曼哈頓國際中學請了個長假,屁股後麵欠著一筆錢,必須在近段時間內圓起來才行。
公司的錢是公司的錢,於是葉冬青想個辦法,先去委托代理機構,注冊了一家名叫“Facebook”的互聯網公司,並且請獵頭公司幫自己招幾位出色的程序員。
這也是洗錢時候常用的做法,直接從公司賬戶裡挪用資金不合適,但是先“投資”第三方公司,然後再隨意動用資金,便成了合理的事情。
2002年,小紮還隻是一位哈佛大學的新生,Facebook這款社交程序沒出現。
既然事實證明未來它的市場前景廣闊,葉冬青不介意走上原本應該屬於他的路,小紮那點發展軌跡他都清楚,還是FB的老用戶,對於各項功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模仿出來不難,難的是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