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這些人該死啊!一群吃齋念佛的尼姑,招誰惹誰了,為何要遭此橫禍?”月兒嗔怒道。
“這不是一般的搶劫殺人。”葉修文搖搖頭道。
“那難道是尋仇?”月兒反問道。
“那我們,就要問這位小尼姑了!”葉修文笑道,看向那小尼姑。
小尼姑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倘若你不知道,那恐怕也就沒有人知道了。對了,你怎麼稱呼?”葉修文詢問道。
“小尼,法號‘會寧’!”小尼姑躬身持禮道。
“會寧,會寧!”
葉修文重複了兩句,道是覺得這個名字很平常。
‘會寧’應該是小尼姑的法號。
而這法號,又作戒名、法諱、法名。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
但也有人說,法號是僧死後的‘諡號’,所以除了沙門的師傅以外,旁人說要給和尚取法號,那就等同罵人了。
而佛教傳入大明後,與大明文化結合逐漸緊密,吸收了大明文化中‘字輩’的使用。
然後便有了70個漢字,來作為字輩,以供後來僧人按順序取法名,定法裔輩數高下。
這70字依次為:“祖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清靜真如海,湛寂淳貞素,德行永延恒,妙體常堅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宗祚,表正善喜祥,謹愨原齊度,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現任少林寺方丈永信禪師為第33代永字輩,前任方丈行正禪師為32代行字輩,前任名譽方丈德禪禪師為31代德字輩。
普通家族的字輩可以防止冒宗,佛教的字輩也同樣具有這樣的功能。
比如曾名噪一時的‘海燈’法師,自充少林正宗,自稱其師父為少林巨擘汝峰大師,是奉當時少林寺方丈妙興之命進川收‘海燈’為徒的。
而對於這段高抬自己的吹噓,我們隻要對少林字輩略作考察,即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因為“海”是第25代,而“汝”是67代,中間相差40多代,海字輩是三百年前的,而汝字輩則至少六、七百年後方才會出現,怎麼也不可能出現幾百年前的徒弟拜幾百年後的師父這種荒唐事?
‘海燈’如此而為,隻能說明他缺乏這方麵的常識。他的少林身份,自然也就是一場鬨劇。
所以說,這和尚的字輩,也是有些作用的。至少能防止他人冒充廟內的弟子。
但說來很奇怪,這個‘會寧’年紀輕輕,看上去隻有十四五歲,最多不過十六歲,卻是‘會’字輩的弟子。而那個被釘死在紅漆柱子上的師太,也是‘會’字輩弟子。
也就是說,會寧雖然年紀輕輕,但在‘崇陰庵’內的輩分卻不低,這就有些奇怪了。
“哼!”
葉修文乾笑了一下,這才道:“會寧?現如今,你這庵內已經沒有人了,你要去何處安身?”
“阿彌陀佛,小尼現如今也沒有了去處,倘若兩位施主方便的話,能否送小尼去少林寺呢?”會寧再度雙手合十道,十分恭敬的向葉修文施禮。
此時,月兒看了葉修文一眼,仿佛是在問:“我們秘密這麼多,帶著這麼一個小尼姑,必是多有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