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西京城,正處於一年當中最炎熱的季節。
這從西京城的人流就可以看出,白天,尤其中午和下午最熱的那幾個小時,基本上是沒有人願意出門的。
酷熱的天氣,也催生出了多種的解暑方式。
比如說能夠快速降溫的冰塊,就成了很多家庭的首選。
在神州,冰塊一般隻是王公貴族,富商巨賈之家的專享……普通人家是沒有資格享受的。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采冰不易,對於沒有成熟製冰技術的神州,冰塊基本來自冬季結冰的河麵,而冰塊的儲存又需要冰窖。
冰窖的修繕又需要錢,這筆錢也不是普通人家能夠承擔起的……
而沒有冰塊,普通人家也隻是通過喜涼水澡,在有風的地方乘涼等等,但這依舊難以熬過艱難的酷夏,每年都有大量因為炎熱而熱死的人。
就和二十一世紀印度每年都要熱死一批人一樣。
在沒有電氣化,沒有空調風扇的年代,想要完全避暑實在太難了,要麼就是像有錢人家用儲存冬天的冰塊,留著夏天降溫,要麼就是使用各種辦法給自己降溫,這期間,肯定有人受不了,失去了生命。
漢國因為普及了製冰技術,甚至很多地方都有小規模的製冰場,冰塊的價格也隻比自來水的價錢高一些……所以在漢國,夏季買冰,是一個很正常的原因。
就和現在漢國各大城市做飯要燒炭一樣,夏季買冰已經成為了一種必備。
在漢國各大城市,都有一些趕製特製馬車,四處售賣冰塊的冰場銷售人員。
甚至這些人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賣冰郎。
“賣冰嘍……”帶著草帽的賣冰郎趕著馬車沿著西京城的街巷叫賣,因為是夏季,所以出來的人不多,隻有幾個赤裸上半身的漢子在大樹下乘涼,樹下還有一個象棋。
“將軍……”扇著蒲扇的杜老三手中象棋向前一打,直入對方死門。
“唉唉唉……這局不算,這局不算……”
挺著大肚子,穿著背心的魯二爺看到自己的被將死後,臉色直接大變,連連擺手反悔耍賴。
“哎,我說二爺,你天天不是說什麼,一口唾沫一顆釘嗎,怎麼現在又反悔了………”杜老三看到對麵魯二爺反悔的模樣,臉上露出嘲諷的笑容,嘴裡不饒人道。
“賣冰塊嘍……”
“哎,賣冰來了,二爺,剛剛說什麼來著,輸了請我吃鴻賓樓的烤全羊,現在我不吃羊了,你把我們家這個月的冰錢付了,這總行吧……”看到身後的賣冰車,以及賣冰郎的叫賣聲,杜老三對魯二爺揶揄道,“怎麼樣,二爺,夠客氣吧,拿冰換羊,怎麼著都是您老賺了……”杜老三繼續對魯二爺笑著說道,臉色露出你賺大的表情……
“不就是一個月的冰嗎,我當什麼呢……伱二爺是卻那麼點錢的人嗎??”魯二爺一開始反悔就是不想請鴻賓樓的烤全羊,那玩意要一個華元呢,好家夥,他在街裡任差,也才一個月四塊,“賣冰的,來一庫冰。”(所謂一庫,其實是當地西京百姓自家修的小型冰窖,專門用來存冰,大概十幾個平方,保溫效果不能和大冰窖比,但是用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
真請了,剔除一家老小,他這個月不白乾了。
“浩然……”杜老三看到魯二爺願意幫他們家付錢買冰後,立即對自家院子裡,還在讀書的兒子杜浩然難道。
“爹……什麼事??”在陰涼偏房讀書的杜浩然跑了出來,看到自己老爹杜老三詢問道。
“家裡買了冰,你帶著這位師傅,把冰拉家去。”杜老三指著旁邊正在收拾冰塊的賣冰郎對自己兒子杜浩然回答道,“記住,把門關嚴……彆把冰弄化了。”杜老三看著正在把賣冰車往院子裡趕的杜浩然吩咐道。
“放著就行……”杜浩然打開側屋的地窖入口,裡麵一陣冷氣傳來,給因為忙活有些淌汗的杜浩然冷一激靈。
“小哥多大了……”賣冰郎一邊用推車搬運冰塊,一邊對杜浩然問話道。
“十四……”杜浩然一邊靠著地窖,吹著冷風,一邊漫不經心的對賣冰郎回答道。
“小哥現在在念中學?”賣冰郎弄完一大塊冰塊,隨後扭過頭對杜浩然詢問道,“我看小哥這副文質彬彬的樣子,肯定學業有成,沒準以後還要考科舉,做大官呢!!”賣冰郎不等杜浩然回答,隨即看著杜浩然那副氣宇軒昂的長相,誇讚道,在他看來,杜浩然這個年紀還在念書,以後肯定是要考科舉的。
“大哥說笑了,我現在在學校也就混個乙等……彆說科舉了,能不能考上大學都是兩說。”杜浩然被賣冰郎誇的有些不好意思,隨即謙虛道。
“我看小哥長的比書本裡的人還英俊,在加上念了中學,將來一定會高中的……”賣冰郎依舊堅持剛剛的想法,十分看好杜浩然的前途。
“那就借大哥你吉言……”杜浩然有些不好意思的抱拳回禮道。
其實他自己對於能不能考科舉,都是惴惴不安,雖然他爹讓他以後一定要考。
還說什麼,他們家從劉家堡到現在,都是個武夫,大伯是個隊長,你爹杜老連個隊副都混不上,隻能混個班長,以後要是杜浩然考上了科舉,中了榜,說不得要給祖宗牌位那放個十炮八炮!!
所謂的科舉,其實就是漢國的公務員考試,隻不過說公務員考試,對於大部分漢國人,可能聽不懂,把名字換成科舉,馬上所有人都明白了。
自從上個月內閣發布開創科舉的政令後,整個漢國,或者說那些華人都瘋了,用奔走相告都不足以形容當時的場景。
好家夥,這可是科舉啊,科舉是什麼,那是科考做官啊!!
雖然裡麵考的不在是四書五經,而是地理,曆史,政務,外語,數學,科學。
但是依舊阻擋不了華人對於科舉的熱情。
一時間,有關科舉考試需要考的科目書籍,洛陽紙貴。
而還在尚德中學上學的杜浩然就是受影響的一類人。
漢國的學校,目前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和後世學校差不多的小學,中學,(因為學科的原因,初中和高中合而為一)大學。
還有一種則是技術類學校,這種學校多數都是企業補貼,給那些沒有考上中學的學生上的,裡麵學習的多數都以應用類技術為主……
(漢國小學升中學,是需要考試的)
當然,這不代表這些上了技術學生,不能重新上中學了,但需要重新考試。
而這也是漢國政府給這些技校學生,開的一道口子。
畢竟不能真的一考定終身嘛。
而漢國的大學,其實到目前為止,也就隻有七所。
其中兩所還是陸海軍的軍校。
這五所所學校分彆是位於西京的西京大學,皇家科技大學。
金山市的金山大學,北門市的北門大學,以及紅山市的紅山大學。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漢國的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加利福尼亞這片漢國開發力度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其中這些大學每年會拿出一部分獎學金,用來獎勵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
在他們畢業後,還將獲得考科舉的資格。(在漢國,參加科舉考試,大學畢業和中學畢業都可以,但大學生相比於中學生,更有優勢。)
而科舉考試也分名次,隻不過沒有了以前的什麼秀才,童生。
隻有一個進士,以及一個前十名入內閣秘書處的機會,其實就是重點培養的意思。
而考中進士,並不意味著可以做官,還得先在各部們學習一段時間,然後再下方地方。
以三年為一期考核,按地方經濟,治安,以及文化情況做為評判的依據,其中優者升遷,弱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