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幾枚炮彈炸在了漢國軍隊的一處碉堡前,掀起了一陣灰塵。
這已經是對麵美軍對這支漢國軍隊,發起了第五次進攻了。
前四次都在漢國軍隊的英勇反擊下,铩羽而歸。
滴滴滴……
“來了……”
“美國狗來了!!”
隨著幾聲軍號,整個戰線內,一大批早已布滿灰塵的漢國士兵,像前四次一樣,用排槍,刺刀,來遲滯這支美軍的進攻,為後方圍剿美軍一個主力師,創造時間。
刺啦……
“呼呼……”剛剛用刺刀挑死一名美軍沒有多久,這名漢國士兵就被後方大部隊一個新來的美軍,給偷襲倒地。
在這片戰場上,死亡,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事實上自從前兩天決戰以來,十四萬美軍和近十萬漢軍,在這片長達一百多公裡的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對決,雙方每天射出的炮彈,加起來超過五萬發,這種高強度的打法,哪怕在歐洲戰場,都很難看到。
在還在使用燧發槍的歐洲,漢美兩軍已經普遍裝備了新式線膛槍,哪怕漢國軍隊的炮火優勢,也被美軍新到的上百門新式線膛火炮,削弱了很多。
可以說,這場戰爭是繼歐洲拿破侖戰爭以後,火器戰爭之中,規模最龐大,參戰人數最多,作戰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
哪怕是再傲慢的歐洲人現在也不得不承認,漢國和美國這兩個美洲國家,不是他們口中的弱雞,粗魯的美國牛仔,漢國小販,而是真正的列強。(美國人因為放牛,被叫牛仔,漢國因為對歐洲出口了大量輕工品和罐頭,被歐洲人蔑視為小販,這個時期歐洲人的高傲,可見一斑)
英國觀察員史蒂文森在一次觀摩漢美兩軍中的報告中寫到:
“這場發生於墨西哥的戰爭,實際上是一次全新的戰爭,線膛槍,線膛火炮,觀測氣球的大規模應用,碉堡與壕溝的阻擋,無一不說明,世界軍事在經曆一次深遠的變革,大英帝國引以為傲的三段擊,將成為過去,大規模戰爭的時候,即將到來!!”
而就在史蒂文森寫這篇戰爭報告的時候,漢國軍隊與美軍已經打到了白熱化階段。
“殺……”
“殺……”
在某一處戰場,漢國軍隊在經過前期的炮戰槍戰後,果然舍棄了火器,直接使用最原始的冷兵器對決。
轟隆……轟隆……
而在另一處戰場,雙方的炮戰一直未曾停歇,炮口都打的發紅,以至於把用來降溫的淡水都打完了,不得已用尿液來降溫。
當裝滿尿液的木桶澆灌到冒著白煙,還在發燙的炮口上,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麵而來,但是所有人就和沒有聞到一樣,隻是機械般的搬運炮彈,繼續向著預定目標炮擊。
雙方的指揮部內,到處都是散落一地的文件,上麵最多的就是畫的戰術,以及戰略圖。
每一份都差不多,但又有些變化,而每一個變化,其實都是戰爭不斷演變的過程。
而當雙方的部隊,越來越犬牙交錯的混在一起,也就意味著,戰爭,已經到了最瘋狂,也最危險的時刻。
到了這個時候,任何所謂的戰爭因素,都已經不重要了,勝利,是唯一的選擇!!
這從雙方指揮官的心態就可以看出,開戰之初,每天部隊的傷亡是雙方指揮官都需要關注的東西,如果哪一天死的人比前一段時間多,那絕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意味著,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是劣勢的一方……
現在雙方的指揮官,實際已經不再關注具體的傷亡數據了,因為這已經毫無意義。
就像李昭武所言:“死人,每天都在死人,我不想知道具體死了多少人,我隻想知道,我們怎麼才能拿下這場該死的戰爭!!”
美國方麵也是如此,布坎南少將更是說出了:“傷亡數據並不重要,如果一個指揮官每天關注傷亡數據,其實證明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一個真正合格的指揮官,隻要勝利,至於在得到勝利帶回過程中,付出了什麼,這不是我們應該管的事,我們隻要勝利!!”
這是雙方最高指揮將領此刻的心態,而底下的中下層軍官,也好不到哪裡去。
一個隊打光了,換下一個隊來,一個團打殘了,換另一個團頂,反正不能讓對方贏,對方沒有贏,他們就不算輸!!
看似瘋狂,實際十分具有邏輯性,畢竟戰爭的本質就是輸贏,如果一個國家死了十萬人,但它帶回來勝利,獲得想要的一切,而另一個國家,隻損失了幾萬人,但它戰敗了,失去了自身的,這個國家會發生什麼??
而就在這樣的一個極端的戰爭環境下,漢國軍隊正在策劃一場即將改變整個戰爭走向的大變局!!
………………………………………
漢州軍指揮部……
“我軍於五日前,與美軍會戰至今,基本已成犬牙交錯之勢……”參謀長閆慶,用指揮棒,指著上麵犬牙交錯的兩股藍紅箭頭對參加這場會議的漢州軍高級軍官們說道,“我軍損失兩萬餘人,美軍應不低於四萬……”閆慶報出來了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都不敢麵對的傷亡數字。
其實這還算少的,如果算上前一陣子的傷亡,漢軍的總傷亡,其實已經和這段時間的美軍,不相上下了,隻不過因為國內源源不斷的新兵補充,看不出來罷了。
“而炮彈方麵,我軍五天之內,打光了至少十萬發以上的炮彈,美軍隻高不低,如果算上前一段時間的戰爭,我軍總消耗炮彈,應該是三十萬到三十五萬之間……”閆慶又報出了一個讓人心頭一沉的消息。
如果再加上美國自美墨戰爭開打至今,所消耗的炮彈,那麼漢美兩軍炮彈加起來很可能超過七十萬發,而在這個年代,一場戰爭,消耗幾萬發炮彈,就是大戰的年代。
漢美兩國打出了目前世界上,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最大規模的工業戰爭,以及最恐怖的彈藥量……
這也是為什麼英法觀察員,私底下把這場戰爭稱為美洲拿破侖戰爭的原因,除了參戰人數不如拿破侖戰爭,無論是武器的應用,新戰術的實施,還是炮彈的消耗,其實都已經完全超過了拿破侖戰爭中,任何一場戰役。
稱為美洲拿破侖戰爭,毫不過分,甚至尤有過之。
漢美兩國每天打出來的炮彈,就是目前地球上很多國家全國的炮彈總和,如果再算上已經無法計數的槍支彈藥,那麼就連全世界,都沒有幾個國家,可以相提並論了。
漢國和美國,這兩個美洲文明雙生子,在進入工業化後,用最工業化,最暴力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現了工業時代戰爭下,戰爭的恐怖以及對國力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