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遠航:日本變化(2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8606 字 11個月前

白二文在日記的最後一句,寫下了這麼一段話,多年後,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再看這篇日記,是否還有當初的感覺。

………………………………………

日本,江戶……

江戶城是日本最早和漢國接觸的城市,也是漢國投資最密集,漢國資本最多的城市。

該城近四分之一的人,都會一些簡單的國語,其實還有一部分人的國語比漢國本土人都要好。

這部分人主要是以日本貴族富商為主的權貴階層。

這部分人不止會說國語,漢字書法,對還神州文化的了解,甚至比很多漢國人都要強。

而隨著漢日兩國交往不斷深入,這也導致,日本國內會說國語的人,陡然飆增。

尤其是江戶,長崎,大阪等通商城市,一個日本人會兩種語言,其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日本五十年代新派作家羽生建在自己的新書四十年代中這樣寫道:“四十年代對於日本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變局。”

羽生建用變局來形容此刻的日本。

“在江戶大阪等城市,漢式水泥高樓建築,比比皆是,大量日本各地的富人都以擁有一棟漢式風格的房子,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工具。”(此時的日本,還未達到羽生建那樣誇張的程度,日本當地的經濟,不可能支持起那麼多高樓,這些高樓都是後麵五十年代建造的,當地最高的建築,也不過是五十五米的江戶銀行大樓,該銀行還是幕府和榮耀銀行合資的,擁有發行日元的權利)

“漢國的華元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可以隨意使用,甚至因為彙率的原因,更加受歡迎,很多日本富裕家庭家中,有一個專門存放華元的盒子,以備不時之需……”羽生建在這一段描寫了漢國金融對日本的影響。

“對於我們這些出生在三十年代,成長於四十年代的人來說,漢國,就像一個耀眼的老師,他雖然有時讓人感覺喘不過氣來,尤其是我還很清楚的記得,在1844年那一年,也就是龍武四年十月底,漢國戰勝美國,和美國瓜分北美的消息,傳過來後,整個日本,甚至就連當時我所在的長崎中學,到處都是歡呼的學生。”(此時日本流行以漢國的紀年方式,或者西式公元,至於天皇,誰記得他??)

“他們打著各種各樣用漢字書寫的橫幅,慶祝漢國戰勝美國,戰勝邪惡白人……”

“當有人質疑日本人為什麼要為漢國的勝利歡呼時,其中有一個叫三山柴的學長讓我記得很清楚,他拿出了一本東方論,大聲的宣讀裡麵號召所有東方人團結起來抗擊白人對世界的入侵。”

“當時整個日本的氣氛真是十分奇怪,我們既為漢國人戰勝美國感到高興,又為日本的弱小感到悲哀。”

“雖然很多日本人宣稱日本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入侵的國家,但是這就像掩耳盜鈴,如果說佝僂在一個資源狹小的小島,讓人沒有進攻的欲望也是成功的話,那麼最成功的應該是那些連人種相貌都沒有一絲改變的太平洋島國。”

“而現在多少日本,真的還是那些人宣稱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日本嗎,早在漢國帶著他們的堅船利炮,以及各種各樣漢國新奇的東西,來到日本後,日本就已經改變了,而且是極其徹底的,日本,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日本了。”

“甚至在四十年代,就有人提出要廢除片假名,全麵使用漢字,反正那玩意也不過是為了自欺欺人搞出來,糊弄自己人的東西,那些貴族自己都不用!!”羽生建那個年代,其實就已經廢除了,隻不過在四十年代,這還是一個讓無數日本文人,爭論不休的議題。

到底是全麵漢字,還是放棄象征日本獨立文化的片假名,這是目前日本社會,吵的最凶的東西。

“漢國就像是一個嚴厲的老師,一邊教授日本這個學生各種各樣,他從未見過的東西,一邊又拿著教鞭,不斷的敲打日本,促使日本順從於漢國的意誌……”

“漢國,真是一個讓人畏懼,又渴望親近的國家!!”

羽生建新書五十年代封麵的第一句話!!

…………

江戶灣內,停泊著幾十上百艘各式各樣的商船,有老式的風帆船,還有新式的機帆船。

江戶港的碼頭上,幾台蒸汽吊機,正冒著煙,吊運碼頭上的物資。

這些貨物中,大多數是從漢國進口的機械,輕工業品等,其中最多的就是自行車。

在如今的日本,因為自行車價格多次下調,使得一部分日本中產家庭也能買的起自行車,再加上養馬的費用太過昂貴,所以自行車這種漢國出產的新奇交通工具,就成為了日本城市家庭的首選。

甚至在日本,有沒有一輛自行車,也是評判一個日本人家庭條件的指標。

這也賦予了自行車在日本的社交屬性,很多日本人買自行車,真的是拿來騎的嗎,不是,都是拿來給人看的。

而在日本城市內,因為自行車也新起了一種新的職業,三輪自行車車夫。

他們主要是騎著帶棚子的三輪自行車,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是這個時代日本的出租車。

有出租車,自然有車行,其中三井家控製的三井車行,就是目前日本最大的車行,擁有上千輛三輪自行車,每年獲得的抽傭,高達兩百萬日元,相當於一百萬華元,在如今工商經濟剛剛發展起來的日本,這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

要知道按照幕府最新一年的財政預算,也才不到一千五百萬華元,足可見自行車這個新興行業的暴利。(財政預算製度,是日本從漢國學來的,日本現在很多詞語,比如說香蕉,就是漢語的發音,和後世日本西化的英文發音,大不相同)

而在日本街頭,還興起了一批新興人群,那就是在日本或漢國資本投資的新興工廠中當管理人員,上下班身著漢式洋服的群體。

這部分又被稱為漢化派,當然,這是日本背地裡反漢的那幫人暗地裡嘲諷這些人是二鬼子,是漢國人的走狗。

而那些漢化派則稱自己是日本改革的良心,是帶領日本走向未來的先驅。

他們嘲諷那些反對他們的日本人為戰國時代的抹布,因為又老又臭。

而他們對於自己在漢國工廠中當管理員,以及在漢國銀行中上班很自豪,自稱他們日本真正有文明的一群人,其他人都是鄉巴佬!!

這個時期的日本,就是這樣一個複雜而矛盾的國家,一邊對漢國人的生活心生向往,為漢國的強大而感到自豪,一邊又擔憂日本被漢國徹底控製,想反抗又害怕強大的漢國軍隊,畢竟霍去病號和漢美戰爭帶給日本人的震撼,實在太深了,深到現在,哪怕是最激進的反漢派都隻能在報紙,在私下發泄對漢國的不滿,然後家中使用的還都是從漢國本土運來的工業品和蓬萊島產的熱帶水果罐頭,騎的也是漢國產的自行車。

用羽生建的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日本已經不是原來的日本了。

而在江戶港,航行十來天的幸福號,終於抵達了去西亞的第一站,日本!!

船頭上,白二文吹著海風,看著對麵繁華的江戶港,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就像一個第一次外出旅行的孩子,他希望看到,他從未看到或見識過的一切!!

求打賞,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