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遠航:朝鮮(1 / 2)

朝鮮,釜山港……

釜山港是朝鮮王李氏家族指定的通商口岸,是如今朝鮮對外接觸最密集的地方。

也是朝鮮國內風氣最開放的地方,雖然本地建築依然是大量的東方建築,但也不乏有售賣西洋商品的商店。

甚至在釜山,你能還能看到漢國往遠東售賣的商品,其中自行車,奶糖,水果罐頭,是朝鮮人的最愛,在朝鮮,隻有有錢人家,才會享受的起。

說起漢國與朝鮮的交往,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龍武三年,那個時候的漢國工業蓬勃發展,正是最需要市場的時候,除了在遠東打開日本市場,漢國商人還嘗試打開中南半島和朝鮮半島的市場。

這也是漢國和朝鮮相接觸的第一步,但這一步其實很淺,直到現在,漢國和朝鮮的關係,一直處於上不得台麵,甚至是有些遮遮掩掩的程度。

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大清,朝鮮乃清之番屬,若是光明正大的和漢國交往,這不是公開和大清翻臉嗎??

早在皇太極時期就吃過大清虧的朝鮮王國,自然不會這麼傻的和清庭翻臉。

也正因為如此,漢國和朝鮮王國的交往一直處於可控範圍之內。

什麼是可控,通商可以,漢國從朝鮮移民也可以,但是不能有其他要求,比如什麼使館,這可萬萬搞不得。

畢竟朝鮮李氏再傻也知道,漢距萬裡,清離寸壁的道理。

但是哪怕如此,朝鮮國內的人,依舊難免被漢國吸引。

如果說一開始朝鮮對於漢國還很高傲,畢竟漢國什麼國家,說好聽點是什麼江南富商開辟的國家,說的不好聽的,不就是個商賈之國嗎??(漢國對外宣傳,劉氏家族乃江南人士,在海外行商,至於原來的海盜,沒有,從來沒有)

而這個商賈之國來神州乾嘛,不還是為了弄些人口充實國內丁員嗎??

來他們朝鮮買些低賤的婢女,在早期的朝鮮君臣看來,漢國,流寇之國也!!

背主國而自立海外,不是流寇是什麼??

而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龍武四年下半年,也就是漢美戰爭的那一年。

這一年漢國戰勝美國的消息傳過來之後,朝鮮君臣才對漢國起了興趣,剛開始其實也出現了一個類似道光式的笑話。

朝鮮國君詢問大臣:“美利堅何國乎,可有朝鮮大??”

直到從那幫洋商手裡弄來了一份當今世界最齊全的世界地圖才發現,原來小的是朝鮮,而不是美國。

這也造成了一個流傳後世的千古笑話,甚至朝王問大,都成了一個類似於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的貶義詞。

而如果說漢國和美國的戰爭,隻是讓朝鮮君臣開了開眼界,那麼隔壁鄰居日本的變化就讓朝鮮再也坐不住了。

從龍武五年開始,日本在漢國的投資下,已經是一個具有初級工業品加工能力的國家,雖然所謂的工廠以及原材料都掌握在漢國,乃至漢國商人的手中,但對於日本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進步。

再加上漢國自龍武五年以來對日本的定位就在中轉貿易以及配屬漢國工業。

所以日本自龍武五年開始,對外出口一年比一年高,雖然這其中多數利潤都被漢國賺走,日本人隻是一個打工的。

但朝鮮人不知道啊,自從寫著漢字的日本商品進入朝鮮市場後,朝鮮下層工業,尤其是支柱產業紡織,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朝鮮和清國一樣都是土布,遇到廉價好用的機製布,很難有招架之力)

畢竟此時的日本,在漢國工業大棒的指揮下,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神州的紡織業大國,年產值超過四千萬華元,雖然這部分中,大部分利潤和投資都被漢商拿走,但哪怕留下十分之三,對於日本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財富。

也正是因為如此,朝鮮甚至出台了所謂禁日布法令,禁止日本機製布進入朝鮮,從而保護朝鮮國內的那些小農。

而這一事件,也引發了日本和朝鮮關係的緊張。

甚至有日本人叫囂要用槍炮讓朝鮮人長長記性,讓他們知道,誰才是這片地區的老大。

甚至有激進派喊出了吞並朝鮮,進軍大陸的口號。(隨著一萬五千人的新軍建成,幕府下屬的那些少壯派可謂信心十足)

隻不過這樣的口號,還沒有喊出來,漢國就出麵製止了。

漢國駐日本公使海文慶遊走於幕府和李氏朝鮮之間,積極遊說。

對日本則是敲打加安撫,其中敲打自然是通過卡一卡日本的貿易,拖一拖采購款,製住幕府的財源,當然,這些都是現存的手段,還有一條備用手段,隻不過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

那就是讓在蓬萊省的太平洋艦隊在江戶灣演習,必要的時候,戰甚至可以炮擊,不過這招容易把臉撕破,故而漢國外交人員一直很抵觸,對日本戰略,一直都是胡蘿卜加大棒。

輕易不會撕破臉!!

而安撫則是對日本許諾可以和朝鮮談妥,至於是否真的可以談妥,那就要看漢國的心情了。

而對於朝鮮,漢國則是一邊對朝鮮說什麼,都是日本人的事,和漢國無關。

另一種一邊則是對漢國提出了通商要求,而且要求朝鮮開放市場。

這個自然朝鮮堅決反對的,甚至差一點出現了驅逐漢使的事情,要不是當朝朝鮮王不傻,沒準還真可能引發戰爭。

而漢國則是威逼利誘,所謂威逼則是日本,畢竟日本人在萬曆年間確實把朝鮮人嚇的夠嗆,到現在朝鮮人,嘴上不說,其實心裡對於日本,還是害怕的。

然後漢國公使海文慶則大談日本現在的厲害,然後就是吹德川家慶,就差把豐臣秀吉第二的帽子扣在了德川家慶的頭上了。

甚至還吹了一波幕府現在所謂新軍,甚至說出兩句話日本有能力一個月橫掃朝鮮的話。

雖然朝鮮人很不相信,但是架不住最近日本確實過於囂張了,讓朝鮮人開始半信半疑起來。

這人一旦有了懷疑,基本就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了。

而利誘則是對朝鮮的投資,其中提升朝鮮紡織業,與日本競爭,是朝鮮最感興趣的事情。

而漢國則同樣提出,可以簽一份三國都滿意的通商條約,而且可以是密約,不用公之於眾。

這一條甚至比上一條還要打動朝鮮君臣,畢竟他們最害怕的是什麼,是漢國,是日本嗎??

都不是,是大清,是那個雖然敗給洋人,但是依然有陸地優勢的大清朝,也就是朝鮮最直接的頂頭上司,朝鮮的宗主國。

這也是朝鮮不敢和漢國明麵交往,最主要的原因,甚至為了避險,朝鮮稱呼漢國人為美洲人。

雖然就連大清都知道這裡麵的道道,但朝鮮和大清都需要這塊遮羞布,扯下來,光了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反而容易弄出大事來。

所以朝鮮在得知可以密約後,立馬和漢國簽訂了後來被曆史稱為遠東密約的三國通商條約。

條約簽訂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漢國商人蜂蛹而入,在很短的時間,就占領了朝鮮各大沿海城市。

一時間,整個朝鮮都能看到漢國的商品在銷售。

而朝鮮也不是沒有“獲得好處,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漢國對朝鮮的投資,自從龍武五年下半年簽訂條約到現在,漢國累計對朝鮮投資超過七百萬華元,其中多數是以紡織工業為主。

從這就可以看出,漢國打算複刻在日本的故事,將朝鮮的紡織產業,尤其是最值錢的生絲產業控製在自己手裡。

對於這一點,朝鮮不是沒有人看的出來,就比如朝鮮慶祝尚道的一個看過漢國東方論,大致對漢國在遠東所作所為有所了解的文人洪道勇,就曾在上書要求斷絕與漢國的關係,他在奏疏中寫道:

“漢國,美洲之國,雖名為漢統,實乃狼子野心之輩,彼輩於日本,控日本之經濟,吸日本小民之血汗,日人欲反,故派兵艦壓製,今日人以棄倭王之年號,改用漢王之年號,今日本之事,尤可鑒也……望我王明察秋毫,驅暴漢而正朝綱,若不然,我朝鮮與日本相提並論之日,不遠矣……”

(朝鮮人貶低日本人,稱呼天皇為倭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