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
(我軍攻克巴西首都,與巴西簽訂和平條約!!)
(巴西賠款五千萬華元!!)
(英國公使指責這是一場不公正的霸淩)
西京街頭,前線傳來的消息,通過在龍江港的電報線,傳回了漢國。
那些嗅覺靈敏的報社,很快就趕製出了一份份根據電文修改的報紙,炮製成新聞,最終發現到市場。
這種妥妥的二手消息,被這些報社玩的不亦樂乎,而看的人也不清楚其中的名堂。
“好啊,這幫巴西佬,就是賤,不打他,他不知道誰強誰弱!!”
“要我說,還是咱們漢國軍隊厲害,打贏了墨西哥,打贏了美國,現在又打贏了巴西,這美洲第一大國,非我漢國莫屬!!!”
“對,說的對……”
幾個在茶館訂了報紙的老茶客,正在談論報紙上的消息,談起漢國有多強大,說的不亦樂乎。
“要我說,這英國佬就是討厭,明明是我們美洲的事情,他們非要插手,還說什麼恃強淩弱,他們英國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原來搞嘿奴貿易搞的最歡的,就是他們,現在跑出來裝慈悲了,早乾嘛去了??”
茶館內,有個叼著煙鬥的漢國退伍老兵,穿著軍裝,看著報紙上英國指責漢國欺負巴西的內容,就氣不打一處來,連番痛斥英國的虛偽。
“特麼的,這幫英國佬,自從咱們和美國人打完之後,就對咱們的態度變了,不僅關稅漲了,有些地方還不讓我們賣!!”
對麵茶桌上,正在吃點心的生意人,聽到這話,立馬感同身受的跟著怒斥英國人的虛偽。
自從英漢同盟結束後,像他這樣依靠低關稅發展的企業,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要不是開拓了其他市場,恐怕早就破產了,所以他本人對於英國是越來越沒有好感了。
事實上,像他這樣的,原來依靠英漢貿易吃飯的生意人還不少,近些年都吐槽,漢美戰爭結束後,他們生意的一落千丈,最大夢想就是回到原來的時候,隻不過按照目前的國際局勢,漢國和英國的關係,估計很長時間都很難恢複過來了。
壞處是那些以來對英貿易企業的損失,好處就是倒逼漢國企業擺脫對英國的依賴,走向全世界。
而這幾年,基本上已經初見成效,第一個開拓的就是臨近的南美市場,以及加大對遠東市場的開發。
最後就是奧斯曼和美國貿易。
美國因為雙方簽訂了通商條約,而且漢國的橡膠,罐頭食品,紡織工業品,對美國來說,也是必需品,所以漢美貿易,實際是一直倒在增長的,尤其是簽訂條約的那頭幾個月,更是可以用火箭增長來形容。
雖然漢美兩國因為戰爭的原因,國內一直有反對情緒,但是貿易不會騙人,錢不會騙人。
哪怕是再討厭的敵人,一旦雙方有了利益糾葛,那麼翻臉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因為你必須考慮直接翻臉的成本和後果,如果沒有恰當的理由,想要徹底翻臉,這其中的代價還是很高的。
這也是在英國插手阿根廷事務後,漢國和美國能夠合作的基礎。
如果兩國什麼利益聯係都沒有,美國人怎麼可能相信你漢國人說的那些話,誰知道你是不是騙他們的,隻是把美國當成擋箭牌,賺取利益??
就像漢國龍武三十年那本書的作者趙樂康,在漢美兩國糾紛篇中寫道:“利益是當時兩個美洲最強大的國家,很多年沒有直接發生衝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什麼克製,隱忍,更不是那些大旗派所說的,是一種所謂的戰略,如果真是戰略,那麼實行這個戰略的人,得有多厲害,他們竟然可以操縱兩個國家,一邊對抗,一邊在某些事情上保持一致……”
“發生在漢巴戰爭後的那件事,絕對是漢美兩國當時合作的典範!!”
“他迫使未來十年的美洲局勢,一直環繞在兩個主要大國的周圍,而不是被域外大國乾涉!!”
“這就是國家之間的交往,它可以是激進的碰撞,也可像水一樣柔軟,潤物細無聲!!”
帝國大學曆史係教授趙樂康發表於龍武三十年年底的一本敘述整個龍武三十年所發生的事情,包括那些後來人隻能從曆史中看到的大事,都是趙樂康本人在少年時代,所親生經曆的一切。
而他在書中所說的那件事,就是目前在南美搞的沸沸揚揚,惹的風雲再起的阿根廷侵略巴拉圭事件。
自從四月二十二日漢國和巴西結束了雙方之間的戰爭,僅僅過去了不到三天,阿根廷正式對巴拉圭宣戰,並同時對烏拉圭提出領土要求。
一時間,真是暴雨驟停,又起風波!!
…………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一座西班牙統治整個拉普拉塔大平原,甚至包括巴塔哥尼亞時,最核心的城市,是西班牙人在南美除秘魯首都利馬,最大的城市。
這座城市相比於其他南美國家的首都,有一個特彆顯眼的標誌,那就是白,太白了。
要知道南美是一個多種族聚集的大陸,很多人身上都有印第安,嘿人血統,南美領土最大的巴西,就是人種混合的典型。
但是阿根廷卻是一個另類,哪怕在世界杯時,他都能夠因為隊員太白,而背負歧視的罪名。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這就是阿根廷的現狀,這是一個純白人國家。
這其中和阿根廷的地理脫不了乾係,阿根廷是一個由大平原而形成的國家,雖然這個時期的阿根廷隻有後世阿根廷,差不多一半大小,但是阿根廷的核心卻已經確定下來,那就是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核心的統治基本盤。
阿根廷地處拉普拉塔大平原,整個拉普拉塔包括巴塔哥尼亞高原,一共有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裡。
這片地區是南美除巴西高原外,最具有價值的土地,從生存環境來看,哪怕放在全球,都是核心中的核心,除去工業資源來看,簡直就是另一個西歐。
整個拉普拉塔分為潘帕斯草原和查科平原,以及那個直到後世都還沒有完整開發的巴塔哥尼亞高原。(說是高原,其實這是以南美的水平看,放在全世界,都是妥妥是優質板塊)
其中潘帕斯草原最是值錢,全世界唯四的黑土地,其中之一就是潘帕斯草原。
之所以叫草原,是因為阿根廷人拿這片遼闊的黑土地放牧,拿黑土地放牧,恐怕隻有阿根廷能乾的出來,整個阿根廷,一直到後世,牛的數量,都要遠遠高於人口。
後世的阿根廷領土麵積高達二百七十四萬平方公裡,從農耕,以及氣候上看,全是好地方,所以哪怕是目前隻占據一半的阿根廷,國家經濟,也是以農牧業為主導。
阿根廷從獨立至今,大致的方向就兩個,一個是南下控製巴塔哥尼亞,與那些印第安土著爭奪生存空間。
另一個則是往北上吞並巴拉圭和烏拉圭,成為一個南美領土大國,和巴西平起平坐。
本來因為巴西以及周邊國家的相互製衡,阿根廷最多就是向下去和那些印第安土著,以及混血人種爭奪生存空間。
哪怕在後世,巴拉圭和烏拉圭雖然領土有所減少,但兩國一直存在,並成為阿根廷和巴西之間的緩衝地帶。
但現在,這樣的緩衝空間沒有了,隨著巴西在與漢國的戰爭中,以賠款,租界,如此恥辱的方式結束,也代表著巴西帝國的沒落。
甚至一些國家已經不再稱呼巴西為帝國了,而是巴西王國。
看似都是君主製國家,但一個國王,一個皇帝,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而在漢巴條約中,漢國手中的那份文件中,直接用王國代替了帝國,用國王代替了皇帝。
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而巴西的完蛋,也給了阿根廷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原來阿根廷想要吞並巴拉圭和烏拉圭,都顧及巴西的存在,把這兩個當做與巴西的緩衝區,就算想,也是蠶食,而非大刀闊斧的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