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俄土風雲:漢俄戰爭(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254 字 7個月前

【漢國日報:阿拉斯加俄軍尋釁滋事。我海軍奮起反擊,以大無畏精神擊敗數倍俄軍】

【西京日報:海軍已經登陸阿拉斯加,據悉,在昨日下午四時,占領被俄寇盤踞的阿拉斯加】

【海軍陸戰隊擊潰數千俄國強盜,據前方戰報,這些強盜,在當地劫掠當地良善印第安人,奸淫擄掠,無惡不作:金山時報】

【朝報:齊部長緊急召會俄國駐西京公使,對俄軍的侵略行徑,進行強烈指責,並要求俄方進行賠款與道歉。】

龍武五月五日,也就是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整個漢國的報紙上,都是有關俄軍侵略,漢國“奮起反擊”的消息。

在這些報道中,著重的講述了俄軍的“尋釁滋事”,以及“殘暴”。

最後就是漢國軍隊的“克製”,“忍耐”,以及所謂的“英勇無畏”。

甚至在戰爭爆發沒幾個小時,俄國公使館就收到了所謂的“抗議”。

至於內容,無非就是外交場合的老一套,“倒打一耙”,外加“胡攪蠻纏”。

而俄國人的反應則是,“什麼”,“阿拉斯加打起來??”,“被占領了”,乃至所謂的戰爭“過程”。

俄國人還在糾結事情的經過的時候,漢國又已經照會了幾乎所有國家,最後就是一個問題,俄國人搞侵略,怎麼辦吧??

直到這個時候,所有人才明白,合著你搞在搞“倒打一耙”那一套啊!!

第一個站出來明確支持的是奧斯曼,說了一大堆肉麻的話,什麼“漢奧友好”,“正義必勝”。

至於其他國家的態度那就是相當曖昧了,英國人直接表示,這場戰爭“可能”是俄國人引起的,但是漢國直接占領阿拉斯加卻是不對的,然後又扯了一通所謂的“國際法”和“海牙法庭”。

而法國的態度則相對明確很多,俄羅斯和漢國的事情,他們“不便”插手,最後則是譴責了一番目前的俄土戰爭。

至於其他國家的態度都是相對曖昧,基本就是看結果,漢國贏了,那他們就支持漢國,俄國贏了就支持俄國,屬於牆頭草兩邊倒,用劉鵬的話說就是:

“一群沒有任何戰略,也沒有選擇的跑龍套國家,他們的存在就是給我們這樣的大國做啦啦隊和棋子的!!”

當然,也有明確反對漢國的國家,那就是同屬美洲國家的美國,隻要是漢國要乾的事情,基本上美國都會反對,甚至這次的漢俄“衝突”,在美國人眼中,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一個可以把漢國拖入戰爭泥潭的機會。

如果劉鵬知道此時美國人的想法,不知道又要“開心”什麼樣。

蓋應這場戰爭在劉鵬眼中,其本質其實一種邊緣地帶戰爭,這種戰爭,對於俄國的牽製很大,但是對於漢國的損失卻很低。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地理和時事,從地理角度上看,俄國控製阿拉斯加本來就是鞭長莫及,甚至是很勉強,而漢國要想控製卻很簡單,甚至就連駐軍都不需要,這就是地理上的優勢。

而從時事上看,也是如此,此刻的俄國因為奧斯曼戰爭,基本是站在風口浪尖之上,英法,乃至多數歐洲國家都已經表示了反對,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他們知道漢國這麼做是“趁火打劫”,但他們卻又不得不這麼做。

畢竟相比於荒涼的阿拉斯加,事關所有人利益的巴爾乾,此時真的牽動人心。

再加上目前局勢中,奧斯曼軍隊的“潰敗”,哪怕是等著看漢國熱鬨的英法,在很多地方也不得不遷就著漢國,畢竟如果漢國不上場,那就得他們親自上場了。

拿破侖戰爭中對俄國的“陰影”還在,這個時候參與一場超多五十萬人龐大陸戰,哪怕是急於證明自己的拿破侖三世也不會這麼“傻乎乎”的跳下去。

老奸巨猾的英國佬更不可能在法蘭西沒有明確參戰的情況下,加入這場可能暴露“底褲”的大規模陸戰。

如此,遠在美洲,很難占據歐亞大陸核心利益,且與俄國有衝突的漢國就成為了最好的白手套。

這從阿拉斯加事件以後,一直要求和胡均訂會麵的英國公使就可以看出,英國人的虛偽,表麵上大義凜然的反對,背後卻很希望漢國接過奧斯曼帝國手中的接力棒,和“蠻橫”的俄國佬打下去。

而劉鵬也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好機會,直接了當的要求,由英國負擔“軍費”。

對於這個要求,英國人直接表示反對,畢竟大英帝國雖然有錢,但不是傻子,你打仗,我付款,那我有什麼好處??

對於英國人想法,劉鵬自然知道,隨後便隱晦的提出,可以出一部分士兵支援奧斯曼。

英國則表示,你的一部分到底是多少??

最後也不知道談了什麼條件,短短不到幾天,英國人的態度來了一個三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泰晤士報在頭版頭條,指責俄國在這次危機中的野心,以及侵略本性。

最後則是大談所謂“和平”的重要性!!

英國動了,法國自然也跟著後麵動,法國也同時要求俄國對這次事件做出解釋,當然,沒有談及賠償,畢竟俄國熊的“自尊心”還是要照顧的。

隨著英法進入到指責俄國的陣營,一大堆歐洲國家也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加入對俄國的指責行列中,就像劉鵬所說:

“這些國家的外交幾乎就是在看大國的眼色中不斷修改的。”

而在聖彼得堡,雖然還處於春天,甚至已經臨近夏季,但是在冬宮的人卻感覺到了比平時更加寒冷的氣候,這種氣候不是天氣本身,而是人心,或者說是那位沙皇陛下。

碰-——

一個畫著聖母像的花瓶被尼古拉扔在了地上,在那些碎片中,還能看到半塊落款;

【漢國西京製瓷場】

製造以及年份已經沒有了,但是還是能夠看出這個花瓶的出產地,說來也好笑,這個花瓶是去年尼古拉過生日的時候,漢國贈送的國禮,因為畫著精美華麗的聖母像,尼古拉很喜歡,所以放在自己的辦公室內,但現在,他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喜歡。隻剩下了無儘的“羞辱”。

花瓶所在的國家正在用最“卑鄙下流”的手段對付他的帝國,甚至說出了讓俄羅斯帝國道歉賠償的話,這是高傲的尼古拉所不能接受的。

冬宮內,尼古拉的胸口不斷的“起伏”,臉色通紅,顯然這段時間被氣的不輕。

在這幾天內,他用了他這輩子最多的臟話去辱罵漢國,諸如“漢國猴子”,“美洲小偷”,“無恥混蛋”等,他所認為已經足夠“羞辱”對方的詞彙。

畢竟他是貴族,是皇族,從小就被要求言行規範,能罵成這樣,也可以看出尼古拉到底氣成什麼樣了。

“緩”過來後,尼古拉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早已褶皺的衣領,對一旁戰戰兢兢的侍從吩咐道:

“通知大臣們來開會。”

“對了,阿拉夫現在在哪裡??”

這個時候的尼古拉突然想起那個在漢國待過,了解漢國,但是因為後來惹怒他,被他降職,最近因為戰爭又官複原職的將軍。

“陛下,阿拉夫中將正在高加索。”

聽到這話,尼古拉“嗯”了一聲,隨後便沒了下文,畢竟他可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及他現在對漢國的“束手無策”。

而在接下來的會議中,尼古拉照例把漢國大罵了一頓,隨後便下令對漢國做出最後“通牒”。

基本就是漢國指責俄國的翻版。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幾天後,也就是俄軍快要占領巴爾乾兩個公國的時候,英法同時對外宣布“調停”失敗。

五月十一日,漢國對外宣布與俄羅斯帝國進入戰爭狀態,並向俄國公使館遞交宣戰書。

而在俄國,因為大西洋電報修建的原因,第二天上午十點,俄國同樣對外宣布與漢國進入戰爭狀態,並遞交宣戰書,同時勒令駐俄國公使,在七十二小時內離開俄國。(因為時空原因,提前修建)

因為這個舉動,漢國同樣做出反擊,對俄國公使同樣采取了相對應的驅離措施。

而在山海街,英法公使看著坐著馬車離開的俄國公使,臉都笑開了花。

對於他們來說,最怕漢國和俄國打到一半不打了,聯合把他們賣了,現在漢國和俄國徹底鬨掰,這也就意味著雙方的關係已經破裂,一時是很難修複的。

既然不能修複,他們就有自信支持漢國打下去了,直到打到符合他們利益“底線”的地方。

隨著漢國和俄國互相宣戰,最先響應的就是目前正在“飽受”侵略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蘇丹稱呼漢國是“秩序捍衛者”,“正義之光”,“抗擊沙俄的勇士”。

並期望漢國向歐洲派遣軍隊,用以抗擊“殘暴”。

而漢國則表示,目前還需要動員,以及“調整”,並希望奧斯曼“頂住”,“馬上就來”。

對於這些,奧斯曼自然不滿意,直到又提供了一批武器彈藥後,才“暫時”放過了漢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