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勘察加半島。
勘察加灣中,一場海戰正在“酣暢淋漓”的進行。
參戰雙方是漢國海軍和俄羅斯遠東艦隊,或者說是太平洋艦隊。
此時的遠東的艦隊的母港不是後世的海參崴,而是彼得羅巴普洛夫克港,該港是俄國在遠東為數不多能夠使用的港口。
該港受到日本暖流的影響比較大,當然,因為地理原因,該港每年十二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都是結冰期,冰麵厚度有三十公分,如果在東亞還是東南亞,這都是不折不扣的“垃圾”港,但在天寒地凍的東北亞,卻是除海參崴以外,唯一不錯的港口。
被俄國人視為通往太平洋的鑰匙,雖然這個鑰匙是壞的,但依舊不妨礙俄國人將之視為寶貝,並精心嗬護,修建了大量的防禦設施,甚至建設了一支僅次於黑海艦隊的海軍。
當然,這個所謂的海軍在漢國眼中也就那樣,畢竟這個所謂的遠東艦隊,整個艦隊,十二艘艦船,隻有五艘符合漢國標準,其他的甚至連日本海軍都不如。
當第一聲炮聲響起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結束”。
“左滿舵!!”
“左滿舵——”
轉向的聲音響徹在整個動力室,動力室內不斷高速運轉的蒸汽發動機,正在源源不斷的將體內的能量,傳輸到全艦的操縱機械。
而在海底,塗著防鏽的螺旋槳,“刷刷”的好似電風扇,不斷的在海底掀起“殺氣”。
隨著傳輸的功率越來越大,動能越來越充足,整艘戰艦都在以這個時代“難以想象”的速度快速向左,最終調轉了過來。
當艦船調整過來後,炮口也適當的對準了對麵的俄國軍艦,此時對麵的那艘俄艦依然還沒有轉過來,而這個後果,卻是整場戰爭的“勝負”。
轟轟!!
當對麵漢國軍艦炮聲響起的時候,對麵剛剛轉過來的俄國軍艦,便“劈頭蓋臉”的接受了一頓“貼臉輸出”。
俄國軍艦上,不斷的響起了“咒罵”聲,好似感應一般,又是幾發炮彈襲來,砸在了本來就受損的甲板上,讓這艘木殼蒸汽艦船,“不堪重負”。
可能是覺得太過分了,接下來的漢國海軍的打法倒是“中規中矩”不少,基本就是最大火力輸出,以表達他們對俄國同行的“敬意”。
“還擊”,“該死”,“加速”等法語詞彙不斷在俄艦上響起,相比於本土化的俄國陸軍,俄國海軍就是不折不扣的“外國軍隊”。
整個俄海軍,除了水兵以外,都是貴族出身,這幫人把說俄語視為一種恥辱,熱衷說法語,吃法餐,好似隻有這樣,才能顯示他們是“高貴”!!
當對麵的俄艦試圖靠加速,打肉搏戰時,艦船上的指揮官羅明德當機立斷的下達了命令:
“後撤!!”
是的,就是後撤,隻不過這種後撤就和“勝利轉進”一樣,具有深刻的內涵。
當漢國軍艦撤退的時候,最難受的就是對麵是俄國軍艦,進也不是,撤也不是,極為痛苦。
最後還是選擇“賭一把”,加速,和對麵那些漢國狗“貼大”。
當看到加速的俄軍艦的時候,羅德明嘴角扯出一絲得意,隨後吩咐道:“按照第十七號戰術條令執行!!”
“嗖嗖”,偌大的北鬥星號,在俄國人麵前,展示了什麼是“素質”,什麼是“海軍”。
高速運轉之下,炮口依舊保持射擊位,一直將最好的角度對準俄國“朋友”。
“刷刷!!”
當一艘三千多噸的戰艦在你麵前甩尾的時候,是什麼感受,俄國人感受到了,是的,是“絕望”!!
大海上,一道好似彎刀的巨大波浪閃現了超過七八秒,直到第九十秒才消失不見,由此可見,這一次的“力道”有多大。
隨著搶占開火位的結束,炮口也隨之校準,最終,在一聲“開炮”聲中,開啟了戰爭開始後,最瘋狂且最“暗淡”的時刻。
十幾發剛剛“出爐”,還冒著煙氣的一五十五毫米炮彈,砸在對麵的俄國艦船的右弦,最後,當煙霧散去,“漏水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加猛烈的打擊,最後,在北極星號數百艦員的注視下,這艘俄國遠東海軍的二號艦,“勘察加號”,緩緩的沉入了海底,到死它也隻在追逐戰中,讓北極星損失了幾門火炮,以及幾個水兵罷了。
而在其他幾個方向,依舊炮聲不斷,最難對付的就是那艘今年二月剛剛從聖彼得堡造船廠下水,采購法國蒸汽設備,屬於第三代蒸汽艦船的彼得羅夫號,聽名字就知道和彼得羅巴普洛夫克港的關係。
基本就是港口都人名版!!
這艘艦總重超過四千五百噸,僅次於霍去病號的五千噸,是這個時代不折不扣的海上霸主。
而現在,霸主也要“終結”。
對麵的霍去病號雖然隻打了五百噸,但是全體有百分之七十是鋼材,遠高於彼得羅夫號的百分之五十。
多出來的百分之二十,自然是在防護上麵,這也是為什麼雖然隻相差五百噸,但基本上都是霍去病號壓著打的主要原因。
“右轉!!”
“右轉……”
與滿舵不同,所謂的“右轉”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小的右移。
而這次右移,也將炮口的方向再次調整,將最致命且最大口徑火炮的精準度拉到了最大。
“哢嚓!!”
一枚又一枚二百四十毫米的炮彈被塞進了漢國目前最大的海軍艦炮二四零炮中。
所謂的二四零,其實就是毫米,二百四十毫米,按照目前漢國海陸兩軍的編製,實際上就是最大口徑的火炮,至於所謂的二八零,三二零,在目前的技術看來,想要完全的使用到實戰中,尤其是海戰上,還有些笨重,哪怕是在陸戰中,漢國陸軍也是能不用二百四十毫米火炮,就不使用。
用的最多的就是一百五十五毫米,就連海軍也是如此,除去七十五毫米艦炮以外,最多的就是一百五十五毫米的艦炮,至於二百四十毫米,就連霍去病號上,也隻有六門,還是充當門麵的。
但現在,這個“門麵”,卻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走向。
“咚咚!!”
二百四十毫米的炮彈,相比於“嗖嗖”的七十五,一百五十五,聽起來更加沉重,打出的感覺有些不一樣,用一名經驗老道炮手的話講就是:
“當我和兩名副手把那個好像有千斤重的炮彈塞進炮膛中的時候,擊發後的感覺,就是像擲出了鉛球!!”
而當六顆巨大的鉛球有三枚命中對麵的彼得羅夫號時,頓時發出了一聲“破”。
就好像雞蛋“破殼”的感覺。
彼得羅夫的左側,出現了“豁口”,最終就像就像“凹陷”了的紙箱一樣,充滿了“滑稽”。
而在彼得羅夫號上的俄國人卻陷入了一片驚恐,好似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他們引以為傲的“防禦”,竟然破碎了。
而對麵的霍去病號,見到對麵俄艦的“破防”後,立馬將一枚又一枚一百五十五毫米,乃至二百四十毫米的炮彈,塞進了炮口。
隨著一聲令下,好似“流星雨”般打了出去,因為一次發射的太多,甚至導致五千噸級的霍去病號“抖了幾下”,就像被掏空的錢包一樣。
密集的炮火,在殉爆的時候,組成了一道煙霧,煙霧持續了整整三十秒,當“彈幕”拉開,彼得羅夫號已經滿目瘡痍,好似長了青春痘一般。
而在那些小號的青春痘下,是一個好似被手術刀劃開的“傷口”,不斷有海水灌入,慢慢的,出現了“輕微”的傾斜。
最後,在霍去病號以及其他幾艘趕來的軍艦的“歡送”下。
彼得羅夫,這艘剛剛服役沒有滿五個月的旗艦,俄羅斯海軍的傑作,就這麼沉入了彼得羅巴普洛夫克的海灣,沉沒到了它的“家鄉”。
就像回家一樣!!
而在周圍的漢國海軍艦船,則繼續消滅著其他俄艦,最後,整場海戰一共打了一個小時零七分。
以漢國輕損四艘,重損一艘的代價,消滅了擁有十二艘軍艦的俄羅斯遠東艦隊。
俄艦包括彼得羅夫號在內的軍艦的三千噸以上主力艦,全部沉沒,剩下的千噸級彆中,三艘投降,兩艘被擊沉。
當“牽著”幾艘俄艦前往彼得羅港的時候,在勘察家的其他地方,已經登陸“兩天半”的遠征軍第四海軍陸戰隊團,正在和當地的駐軍“對決”。
說是對決,其實也算,畢竟勘察加天寒地凍,雖然現在是夏季,但是因為化凍,所以地麵有些泥濘,再加上俄國人不重視基礎建設,當地很多道路基本就是屬於“野地”,或者說比野地高級,畢竟也算有“車痕”了不是。
而就在這樣糟糕的環境下,漢國遠征軍,硬生生靠著在北海和日本“征召”的騾馬,將九十五毫米這樣一個一百五十公斤的火炮,拉了過來,並以最快的速度,假設了陣地,調整了炮擊位置。
而在對麵的俄軍,依舊在緩緩的行軍,火炮也是“貪”下來了的舊炮,基本就是三炮一響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