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外海上,“人山人海”,整個海灘都擠滿了人。
“快看,好大啊!!”
“是啊,漢國人的軍艦真的好大啊,比我們的大多了!!”
“唉,聽說美洲那邊打起來了,古巴和波多黎各已經被美國人占領了,看來,咱們菲律賓也不可能躲的了。”
“算了,讓漢國人口統治,總比美國人統治要好,據說美國人在古巴殺了不少人,如果讓他們統治,我們都會死的!!”
“沒錯,還是讓漢國人統治算了。”
沙灘上,一群“擔憂”西班牙“前途”的菲律賓白人正在討論有關目前的情況。
龍武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美國正式宣布結束加勒比海戰事,這也意味著古巴和波多黎各兩個西班牙殖民地正式淪陷,或者用美國人的話講就是“棄暗投明”。
本來按照美國最初的計劃,在二十號的時候,就應該組織遠征艦隊,進攻菲律賓這塊最後的西班牙“財產”。
但是在漢國加入這場“正義行動”的時候,情況就變了。
扛著“正義”旗的漢國,先是發表了所謂的四國公約聲明,聲稱一切都是按照條約條例行動。
然後就是拉著一幫南美小弟,對西班牙進行所謂的“索賠”,要求西班牙賠償當年在美洲殖民時期掠奪的財物。
然後就是一陣“道德”攻勢,最後給西班牙王國移交了一份價值五億英鎊的賠款,要求西班牙進行“道歉”加“賠償”。
至於這個五億英鎊怎麼來的,西班牙人看到現在都沒有看懂,而漢國對此的解釋是:
“西班牙在美洲掠奪的財富,不止五億英鎊,之所以要求賠這麼多,不是西班牙殖民地欠這麼多,而是考慮到西班牙的財政,這筆錢剛剛好可以五十年還清。”
是的,五億英鎊還是“縮減”的。
當西班牙人看著這份賠款名單,直接當場吐血,好家夥,什麼海島土著,他們有什麼資格,要我賠款??
還有,為什麼其中有四個億是給漢國的,你不是後來的嗎??
而漢國給出的解釋是:
“西班牙王國給美洲的印第安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漢國具有印第安人的統治權,所以這筆錢的大頭應該給漢國。”
而這份理由的依舊就是前些年漢美衝突時,和美國簽訂的印第安保護者條約。
(漢國自動獲得整個美洲印第安的保護權)
這一連串的“操作”把旁觀在外的英國看的眼花繚亂,也讓“急不可耐”的美國,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無恥。
自此漢國宣布要在太平洋地區進行演習後,對菲律賓的態度,一直都是圍而不打。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漢國軍部算過一筆賬,按照目前菲律賓的人口,經濟情況,如果大打,無論是人員損失,還是經濟損失,肯定會很大。
而對菲律賓的定位,漢國一直有很清晰的認知,那就是殖民地。
是的,就是殖民地,而不是某些人宣稱的第二個蘭芳,第二個鮮卑都督府。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菲律賓的特殊性。
菲律賓雖然地理位置不錯,處於遠東,東南亞核心區位,從貿易的角度上看,也還可以。
再加上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很適合生產蔗糖和橡膠,甚至就連耕地,也可以開發出不少。
按照理,應該算是一個天府之國。
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確實如此,此地每年也為整個西班牙王國貢獻了超過兩千萬華元的稅收,可謂一隻金雞。
但是如果按照漢國國內某些人的看法,把菲律賓化為都督府,那麼就會出現幾個問題,建設和收益。
如果把菲律賓作為都督府,那麼菲律賓就是漢國正式的海外領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要不要花錢建設,要不要大規模的移民,要不要發展當地的各項產業。
而移民就會觸碰到兩個問題,那就是菲律賓當地土著,以及當地原有的經濟體係,也就是西班牙人留下的那一套。
那一套經濟體係,簡潔便利,基本就是包稅製,實行的也是菲律賓人治菲律賓人的殖民地製度。
這一套製度,好與不好,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是目前漢國能夠實行最好的製度。
如果真按照漢國國內某些人“異想天開”的“大刀闊斧”。
那麼基本就是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改造成功,菲律賓成為下一個蘭芳,第二種就是改造不成功,漢國會像原時空的美國一樣,在菲律賓這片熱土上,虧的血本無歸。
(原時空美國統治菲律賓後,基本處於虧本狀態,這也是美國後來放手的主要原因)
而漢國如果想要避免那種“虧損”的情況,對於菲律賓這種被西班牙人統治數百年的殖民地,就不能按照原來的辦法,搞“一刀切”。
而是應該與時俱進!!
這也是為什麼,漢國在宣布太平洋演習後,悄悄的成立一個殖民部的原因。
雖然這個殖民部目前還隻有大大小小幾十個人,部長也是工商部兼任,但卻可以反應出漢國態度的轉變。
而最先捕捉到這樣變化的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
在漢國成立殖民部後,英國國內就展開了一輪又一輪有關漢國是否會和英國戰略產生“衝突”的討論。
甚至在某些激進派看來,漢國這是明顯的“戰爭”信號,必須予以製止。
因為根據他們的估算,漢國一旦走上殖民地擴張的道路,肯定會在全球發力,如此,與英國的碰撞,就不可避免。
所以提前掐斷漢國對英國殖民地的威脅,就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但是反對派則認為漢國雖然希望加入殖民地擴張的行列,但是他們對於治理殖民地沒有一點經驗,他們可能會在菲律賓碰到“釘子”,知難而退。
更何況,按照漢國目前在美洲的“情況”,也不可能放開手腳在全球擴張,因為按照英國人私下的情報評估,漢國的擴張,實際已經到了目前國力的極限。
隻要美國還在,或者說隻要美國沒有衰弱,漢國的國力,有至少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都隻能放在美洲,而不能施展到全球。
從漢國海軍就可以看出,太平洋艦隊的實力,明顯是要比大西洋艦隊弱的。
漢國的陸軍也基本擺在漢美邊疆一線,這些可查的數據,英國人不可能不知道。
如此,這些也就成了某些英國人“漢國無力論”,最好的證明。
而也是在這種“左右為難”之下,漢國得以在有限的情況下,圍困菲律賓,補上太平洋戰略,最後一塊短板。
………………………………………
馬德裡,一座曆史悠久的西班牙城市,是整個西班牙王國的象征。
而在整個八月,這座充滿伊比利亞半島浪漫風情的城市,就好像一下子從夏季跌落到了冬季。
街頭上的行人,都是“心事重重”。
反對戰爭的人群,從街頭到街尾,光靠警察,已經無法“安撫”了,隻能從城外調來陸軍阻擋那些“刁民”。
報紙上的消息也越來越誇張:
(馬德裡郵報:古巴和波多黎各已經淪陷,下一步即將是菲律賓)
(伊比利亞報:美洲國家集體索賠五億英鎊,據悉這筆錢分五十年還清,連本帶利,超過十億英鎊)
(加泰羅尼亞報:我們距離失去一切,隻剩下了投降協議)
(加泰羅尼亞生意人報:現在是時候和這個該死的西班牙說再見了,加泰羅尼亞人沒有必要為西班牙人造成的後果買單,加泰羅尼亞獨立萬歲!!)
在這樣的“悲觀”“憤怒”“指責”的氣氛中,整個西班牙經曆了一輪又一輪動蕩。
而在西班牙國會,還在就是否派遣遠征艦隊奪回古巴和波多黎各做著一輪又一輪的扯皮。
最後往往是以“皮鞋”之間的大混戰,而結束。
而在馬德裡的王宮,波旁王朝的伊莎貝拉二世女王,正在和他的首相貢薩洛緊急的會晤。
“首相,難道真的要失去菲律賓了嗎??”
伊莎貝拉二世有些“不忍心”的詢問。
而貢薩洛則是漠然的頷首,打破了伊莎貝拉二世最後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