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和拿破侖家族可以說淵源很深,從拿破侖時期的遠征埃及,拿破侖牧馬金字塔,到後來的一係列曆史事件,埃及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拿破侖帝國的氣數。
當蘇伊士運河的計劃擺在拿破侖三世的麵前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開發”,而沒有選擇和英國人共管。
麵對英國人的威脅,就像拿破侖三世在今年初的一次外事講話:
“我必須提醒某些人,某些國家,法蘭西是有忍耐極限的,歐洲大陸不是某些潮濕島國可以隨意指手畫腳的地方!!”
至於其中的潮濕島國,指的是誰,任何人都明白。
雖然後來引起了英法之間的事互噴,以及各種翻曆史。
但拿破侖三世依舊我行我素的表示:“埃及是奧斯曼的領土,但運河不是!!”
這種近乎“威脅”的話,奧斯曼也隻是“罵”了幾句。
當然,相比於“靦腆”的奧斯曼,英國的反應可就大多了,英國海軍甚至在埃及海附近和同樣趕來的法蘭西地中海艦隊,發生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
當這次驚心動魄的衝突發生後,兩國卻表現出難得的冷靜,畢竟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時候,絕不是開戰的時候。
但不開戰不代表沒有“戰爭”,如此,埃及就成了主要戰場。
每天在埃及海上上演著不同的“接觸”喜劇,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鬨。
“陛下,巴黎的銀行,已經同意借款了。”
拿破侖三世的身後響起了沙啞的聲音。
拿破侖三世回過頭看著眼前這個為自己工作了十年的財政大臣,眼神微微閃動,嘴唇開啟:
“比利亞,你認為這場金錢遊戲,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一直持續到大家都承受不了的那一刻!!”
比利亞抬著頭,用“確定”的眼神看著這個新“拿破侖”。
拿破侖三世隨後開口:
“根據我們和漢國人的協議,他們前期基本不會參與歐洲戰爭,但你認為,他們會真的遵守約定嗎??”
拿破侖三世很不信任漢國人,或者說,他不相信任何一個“外國”。
“陛下,這不取決於漢國,而取決我們,重點不是漢國人是否遵守約定,而是我們是否能夠在歐洲戰場戰勝敵人!!”
“如果我們無法戰勝歐洲的那些敵人,漢國人就算勝利了,難道他們會憐憫我們,帶領我們一起勝利嗎??”
比利亞的話就像飛劍,刺中了拿破侖三世的內心。
“你說的對,我們必須依靠自己,漢國人不靠譜,俄國人也不能依賴,就連那些普魯士人,都不一定可靠!!”
拿破侖三世對於普魯士的不信賴是眾所周知的,他一直認為,成長起來的普魯士,或者說德意誌,會是法蘭西在歐洲最大的敵人,目前所謂的奧地利,沙俄,可能都不是那些日耳曼人的對手。
“陛下,普魯士人其實是可以拉攏的,陛下……”
比利亞剛剛說到一半,就被拿破侖三世阻止,隻見他冷冷的說了一句:
“拉攏他們??”
“靠什麼,靠維也納嗎??”
“告訴你,允許那些普魯士人統一小德意誌,已經是極限了,如果他們妄想吞並奧地利,我發誓,在拿下地中海之後,第一個消滅的就是他們!!”
拿破侖三世根本就不同意當初普魯士人提出的統一大德意誌,隻允許統一那些小的邦國,組成一個有實力,但有上限的德意誌。
這也是普魯士退出三皇同盟的原因,他們實在無法接受拿破侖三世那傲慢的嘴臉,那“不可接受”的條件。
(因為時空的變動,普魯士的野心更大了)
雖然脾斯麥一遍遍勸說威廉先統一小德意誌,但不知怎麼的,這個未來的威廉皇帝卻一反常態的表示:“我們必須統一全德意誌,統一其他邦國可以作為先期計劃,但在完成實力積蓄後,大德意誌必須誕生,這是上帝交給我們的使命!!”
拿破侖三世最終在這份價值“十五億法郎”的備軍計劃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
俄國,聖彼得堡。
“漢國人的援助為什麼還沒有來??”
“法蘭西人的援助,也隻到了一半!!”
尼古拉看著手上的清單,氣不打一處來,當初說好的,要花一億英鎊武裝俄國。
現在呢,總共不到四千萬,這還是自己“罵”來的。
尤其是那個該死的漢國公使,動不動就是“再等等”,“有一批漢國武器即將抵達”“請耐心等待”。
最後所謂的武器是到了,不過還是前些年的庫存產品,要不是漢國保存還算完好,尼古拉都要大罵了。
“陛下,我認為俄羅斯帝國不能依賴虛偽的法國佬和那些狡猾的漢國人,我們應該自己想辦法。”
大臣揚科柴夫,主動建議。
“可是俄羅斯目前的財政不可能支撐如此龐大的戰爭。”
“你總不能告訴我,要把冬宮賣了吧??”
尼古拉臉色不悅的對揚科柴夫說道。
“陛下,我們和漢國法國不一樣,他們花的每一筆錢,都要分給海軍一部分,我們則不同,我們完全可以先砍掉海軍,增加陸軍……”
“不要說了,如果砍掉海軍,黑海誰來保護,地中海怎麼辦??”
尼古拉很反感所謂的砍掉海軍計劃,畢竟在他心中,俄羅斯未來不僅僅是個陸地強國,還是一個海洋強國。
如果砍掉海軍,不就相當於砍掉自己是手腳嗎??
“陛下,既然不能砍掉海軍,那就隻能征稅這一條了。”
說完後,揚科柴夫小心翼翼的瞧了瞧尼古拉的臉色。
果不其然,尼古拉聽到“征稅”後,整個人都變了,就像要他命一樣。
最後也隻能表示:
“還是貸款吧,用聖彼得堡港口抵押。”
揚科柴夫臉色變了變,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幾天後,要麵子的沙俄帝國對外宣布,要把目前四十萬的常備陸軍擴張到七十萬,甚至還要增加預備役。
一時間,風雲湧動,最先做出反應的就是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同樣宣布要擴軍四十萬,用於防守。
周邊那些受到俄國壓迫的北歐國家也不約而同的宣布增加軍隊。
就連遠在南歐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宣布要進行一定比例是擴軍。
最後實在就連丹麥這樣的小國都表示要進行擴軍,號稱要擁有“十萬大軍”。
小國尚且如此,大國更是不得了。
英國就率先宣布要進行所謂百萬海外軍團計劃,首選“印度”。
剛剛撥款下來的兩億英鎊,有至少一億都被用在了海外地區。
甚至就連本土,都要求至少保持二十萬陸軍,隨時介入歐洲局勢。
隨著英國帶頭,法蘭西,奧地利,普魯士等歐陸強國紛紛進行擴軍,基本都是以十萬為單位。
軍隊的誕生不是那麼容易,要想把這些新兵拉上戰場,最起碼要兩到三年的磨練,但比軍隊最先誕生的往往是軍火。
歐洲股市最近是在紅火中度過的,大量的戰爭需求,促進了大量的需求,經濟進入到了所謂的戰爭繁榮階段。
就像泰晤士報的標題“金幣戰爭”一樣,近代工業,本質就是產能和資源的比拚,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比錢。
英國人最財大氣粗,一口氣就能拿出六億英鎊,雖然是借來的,但其強大的融資能力,金融業的發達,卻是肉眼可見的。
其餘國家雖然沒有英國的“狗大戶”,但卻也不可小覷。
這場注定漫長的戰爭,還沒有開始,甚至就像劉鵬所說的一樣,還在“熱身”。
但卻已經展現出了它恐怖的獠牙,當它徹底爆發,就是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時刻。
所謂的澳洲流感和它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甚至都見不得台麵。
月票打賞衝衝衝衝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