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陸軍全麵整編(2 / 2)

每個營下轄十二門火炮,一個團共三十六門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從質量和數量上,甚至還要高於目前美軍的二十四門。

(戰時美軍會增加火炮數量)

而輜重營則是一個擁有自衛反擊能力的混成營,雖然火力要比一般的步兵營要小,但是卻擁有了炮兵最重要的保護。

畢竟一旦有敵軍步兵靠近或滲透,一個沒有防禦,以及還手能力的炮兵,就是對方步兵的活靶子。

這也是為什麼要加強輜重兵的原因,而且還一個好處,那就是這些加強步戰能力的輜重兵,在必要的時候,還能去填戰線,補充消耗,用董子秦的話說就是“一舉兩得”。

炮兵之外就是騎兵,對於騎兵,其實漢國陸軍是很重視的,畢竟哪怕機槍這種“騎兵克星”已經出現,但騎兵的地位,並沒有受到任何的折扣,究其原因,還是北美的地形。

整個北美,基本就是呈現西高東低的地理特征。

而中部則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這樣的地理環境,一旦過了西海岸的那些山穀地峽,那就是一馬平川,這也就意味著騎兵的衝鋒“能力”將達到鼎峰。

在一片荒野上,最恐怖不是帶著機槍的步兵,畢竟步兵再多,能夠守住多少地方,一旦戰爭打起來,抽調的往往就是守軍。

而一旦後方薄弱,就是騎兵的機會,這一點,無論是漢國陸軍還是美國陸軍,都很明白。

所以對於騎兵的建設,就成了雙方都要重視的首要目標。

一個師屬的騎兵團,一共擁有一千五百名騎兵,以及四千五百匹戰馬,遵守著三馬一人的行軍原則。

這一次董子秦對於騎兵的修改,實際不算太大,其中主要就是增加了機槍。

當董子秦來到馬場,看著那些背著槍,練習劈砍的騎兵時,腦子裡瞬間冒出了機槍之下,眾生平等的場麵。

如果在騎兵戰爭中,一方擁有機槍,一方沒有,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每個騎兵團都增加了四門拖拽式機槍馬車,負責在戰時打運動戰。

對於這個機槍馬車,了解“戰車研製計劃”的董子秦將之稱呼為“血肉戰車”。

除了騎兵以外,就是整個戰爭中的第一級作戰指揮係統,“師部”。

對於師部,董子秦的評價則是:“師者,國之柱石,古人用師旅稱軍,不可不重!!”

師部也同樣分為幾個部門,其中決策其實和團級一樣,最大的不同,出現在參謀部上。

整個師部擁有幾十名不同等級的參謀,最高的參謀長,甚至由準將擔任,可見其中的份量有多重。

整個參謀部,擁有對全局的指揮,調兵遣將的權利,唯一不同的則是需要師長或者副師長的簽字,其實就是走一個過場。

除此之外就是比團一級更多的通訊指揮部。

光電台據說就要配備至少三十個,隨時隨地收到任何一個方向的電報,甚至可以直達營級。

雖然被某些人斥責為“越級指揮”,但卻受到了基層部隊的廣泛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力”。

眾所周知,漢國團一級的火力,是有所削弱的,如此,在某些地方,團級的火力就可能出現夠不上,夠上了又打不贏的情況發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征求師級火力支援,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而對於什麼樣的部隊能夠爭取火力支援呢??

董子秦認為,應該是營,而不是某些“微操大師”說的隊。

因為按照真實戰場上的情況,營一級往往是殺的最慘的,隊反而不是,因為隊是跟著營走,在大規模戰爭中,很難出現一個隊,一個隊,添油加醋的戰術,除非那個指揮官腦子有病,要不然不可能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所以讓營一級能夠分配到師一級的火力,就是董子秦對於漢國火炮指揮體係動的最大的刀。

雖然被某些炮兵罵做“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但卻被很多步兵軍官所支持。

因為大家都是從下麵上來的,知道前線的苦,很多戰爭中,手裡稍微有點力量,就贏了,但偏偏沒有,想要呼叫,還要一級一級的請示,請示到了,戰機也延誤了。

這對於整個戰爭來說,可能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對於某個戰場,某個營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雖然董子秦的行為是大膽的,但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漢國的一個甲等師,步兵團是三千人,四個也就是一萬兩千人,騎兵團一千五百人,炮兵團加上輜重,也有兩千多,算上師部的四百多號人。

一個甲等師的總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算是漢國陸軍真正的壓艙石,戰略支柱。

而乙等師則和甲等不一樣,一個乙等師,又被分為步兵師,騎兵師。

其中步兵師共有九千人,分為三個團和一個炮兵團,師部。

相比於甲等團的三千人,削減到了兩千五百人。

騎兵師則擁有四千名騎兵,算是一種高配版的騎兵團。

相比於甲等師的騎兵團,騎兵師的騎兵,隻有兩匹戰馬,削減了一匹。

機槍的數量占比也沒有那麼高,主要是用來輔助。

雖然實力相差很大,但架不住數量多啊,漢國三十個乙等師中有是這樣的騎兵師,總共擁有四萬名職業騎兵,是真正的機動力量。

剩下的則是二十個乙等步兵師。

至於再多剩下的三十個架子師,也就是丙等師,那就真是“空架子”了。

對於丙等師的要求,董子秦就一點,那就是“輕便和合適”。

這從該師的架構就可以看出,整個丙等師擁有一個師部,三個團部,以及一個通訊小組。

除此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

不,還是有一些人的,一個團大概能有三百多號人,也就說這麼一個師的總人數加起來,堪堪超過一千人。

三十個加起來,也才三萬人,相當於兩個甲等師。

至於這種師的主要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戰時的擴編。

在戰爭時期前,保留基本的建製,方便補充新兵後,能夠快速的運轉起來,不至於手忙腳亂。

整個漢國陸軍,十個甲等師,一共十六萬人,三十個乙等師中步兵師十八萬,騎兵四萬,架子師三十個,三萬人。

如果再算上後麵的指揮人員,以及後方的文職人員,總人數將超過四十二萬人。

這個數字,其實不算太多,但花費卻不少,這也是為什麼初步整編結束後,陸軍就開始到處要經費,實在是太費錢了。

而這還是明麵上的,戰時一但動員起來,用陶望的話說:

“一個月內翻個倍,一個半月過百萬!!”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