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漢國注視下的埃及條約(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1785 字 7個月前

砰砰砰!!!

草原上幾聲槍響,剛剛被趕出來的梅花鹿,瞬間就倒在了地上。

很快就被侍衛拖走,以免有礙聖顏。

很快,又是幾十隻梅花鹿湧入,這次倒是沒有槍聲,倒不是發了善心,而是因為還在“裝彈”。

“哢嚓!!”

一陣拉栓聲響起,穿著龍紋白色短衫,下麵套著條馬褲的劉鵬,將槍口瞄準了還在跟著頭鹿奔逃的鹿群,確切的說是一頭母鹿。

當剛準備扣下扳機,卻被身旁的劉宇所阻攔。

看著父皇投射過來的眼神,劉宇連忙解釋:

“適才用望遠鏡觀察,那頭母鹿腹部隆起,似是懷孕了。”

“父皇若是殺了,恐怕於禮不合,有損聖名。”

劉鵬“刷”的一下收槍,將這把禦用的“龍槍”插進了馬背上的槍袋,隨後笑道:

“太子確是有心了,還知道維護朕的名聲。”

“父皇是百姓口中聖君明主,自然不能沾染劣跡,兒臣所為,也是為了父皇著想。”

劉宇說的話,倒也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話,而是真心話。

劉鵬這些還是能聽的出來,所以聽到這話,什麼也沒有說,隻是讓人去把剛剛打的鹿燉了,搞個全鹿宴,要給太子“加菜”。

劉宇聽後,“喜滋滋”都跟在身後,看起來和小時候受劉鵬誇獎時一樣。

“這鹿肉確實不錯,誰人燒的??”

劉鵬拿筷子夾了一塊烤肉,放在嘴裡,感覺味道不錯。

“回陛下,是宮裡的黃大廚。”

“既然是他燒的,你把這條鹿腿給他,就說朕賞他的,回敬他做鹿之恩。”

劉鵬說完後,繼續拿筷子吃肉,與那些喜歡拿刀故作“豪放”的家夥不一樣,劉鵬一貫是什麼順手來什麼。

至於那些喜歡用刀叉,還標榜文明的西方人,劉鵬的評價則是“裝了斯文,露了蠻性”。

劉鵬吃,劉宇烤肉,看起來相得益彰,一副“父子情深”的模樣。

吃到一半,劉鵬放筷詢問:

“歐洲的事怎麼樣了??”

“回父皇,法國和英國誰也不讓誰,估摸著,還有的爭。”

劉宇急急忙忙的用手絹擦手,嘴裡說著那些他記住心裡的事情。

“歐洲的事,你怎麼看??”

劉鵬隨口問道,看起來十分平常。

“兒臣以為,英法一時打不起來起,雖然英國受此大辱,但隻要倫敦那邊還有腦子,就不會選擇在這個關頭與法國鬨翻。”

“歐洲目前局勢,波譎雲詭,可謂人人皆有戰心,卻無衝首陣之膽,若是此時英法鬨掰,則俄普兩國必動,俄普動,奧斯曼和奧地利必定卷入其中,若都卷入,則北歐的幾個國家,也難逃戰事……”

“那時歐洲若是全亂,英國人無暇他顧,倒是我們大漢的機會,可惜雖有三皇盟約,但畢竟不是一體,該約隻保戰事,不保平事,法國人就算再傻,也不可能到局勢未定的情況下開戰。”

“所以兒臣估計,埃及的事,到時候還得互讓一步,總的來說,法國人讓的最多,奧斯曼其次,英國最少,獲利最大!!”

劉宇不緊不慢的把他對歐洲局勢對於看法,說了個明白。

“你既然說英法不會打,那我們漢國又該做什麼??”

“坐山觀虎鬥,還是入陣!!”

劉鵬夾了一筷子剔下來的鹿排肉,送入口中,配上宮中佳釀,倒也算一種享受。

“兒臣以為,該入,而且要入的名正言順!!”

劉宇表情“鄭重”的看著自己這個其實什麼都明白的父皇。

劉鵬聞言挑眉,隨後開口:

“為何要入,坐山觀虎鬥,豈不美哉!!”

“不,坐山觀虎鬥,是因為山上的是猴子,我們不是,我們也是老虎,老虎,就要做老虎該做的事情。”

劉宇說完這句話,劉鵬臉色微微轉變,緩緩開口:

“如何入陣??”

“等,等有人請我們!!”

劉宇說完後,劉鵬麵露笑意,隨後夾了一塊鹿肉放在劉宇碗裡:

“鹿肉滋補,多吃點。”

劉宇喜的吃完了碗裡所有的鹿肉。

劉鵬則用略帶“滿意”的眼神瞧了瞧自己這個長子,除了有時候不夠“果斷”,其他都無可挑剔。

………………………………………

凡爾賽宮內,拿破侖三世看著手中英國人的條件,直接氣的扔在了地上。

“該死的英國佬!!”

“令人惡心的潮濕島國!!”

“一群變態!!”

……

拿破侖三世用各種充滿“禮貌”的話對英國人展開“無差彆”的攻擊。

從他小時候開始,他對於英國這個國家其實就沒有多少好感,畢竟他姓“波拿巴”,天生和英國人不對付。

但年輕時的經曆,讓他在英國度過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

但同樣也讓拿破侖三世深刻的了解英國這個國家。

他對英國的評價則是:

“戰略上,基本沒有失敗,海軍很強大,很陰險。”

是的,最後的“很陰險”基本概括了拿破侖三世對英國的基本看法,甚至是全部看法。

這次埃及海上的“奉命”事件,實際上從心底裡的想法看,拿破侖三世是支持的。

雖然最後把英法關係弄的很僵,但卻可以試探一下英國人的底線。

是的,在反應很快的拿破侖三世眼中,這次撞船事件,完全可以作為對英國的試探。

隻要英國人露怯,不敢和法國對抗,那麼拿破侖三世機會敢做更大膽的事情,一步步完成他的“歐洲夢”。

而現在看,英國人雖然很“急躁”,甚至隱隱有逼法國開戰的想法,但到底是刹住了。

而隻要刹住了,那麼英國人的態度也就可以看出來了。

英國人不喜歡在現在這個時候發生戰爭,那麼對於需要時間的法蘭西帝國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而且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

從戰略上看,拿破侖三世借著這次危機試探出了英國佬的“底線”,為日後的下一步行動,做了基礎。

但同樣擺在法國麵前的是,如何結束。

目的達到了,自然是結束,但現在結束,卻很難。

因為英國人不可能這麼容易妥協,甚至可能會從試探變為戰爭,這是拿破侖三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唉!!”

拿破侖三世現在就是這種心態,就是那種試探完了,想撤回來,卻又撤不回來的感覺,甚至還會越玩越大。

就好像一個賭徒,想要在贏錢的時候走人,卻發現,根本走不掉,因為牌局還沒有結束。

沒有結束,意味著,“輸贏”還沒有結束。

“陛下,我認為應該讓第三方出來調停,光靠我們是不可能讓英國人妥協的。”

外交大臣勒龐看著正“愁眉苦臉”的皇帝,出聲建言。

“你的意思是,找歐洲帝國那些國家??”

“可是他們隻會把局勢越攪越亂,根本不可能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拿破侖三世對於歐洲的那些國家很不認可,或者說很不“信任”。

一旦這幫人插手進來,後果可想而知會怎麼樣。

“不,陛下,我認為,我們不需要找歐洲國家,他們不會希望局勢緩和,隻會讓局勢更亂。”

勒龐對於歐洲國家的“德行”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幫怎麼樣的混蛋,指望他們,不如指望老母豬真的會上樹。

“你的意思是,歐洲以外的國家??”

拿破侖三世思索半天,才吐出一個單詞“漢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