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永遠出現在最不可能出現的時間和地點,這是劉鵬在國土論中的一段話。
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場發生在黑海的戰爭,再合適不過了,當俄軍因為一次簡單的“嘲諷事故”而不得已打亂自己的計劃,加入戰爭的時候,整個美國都已經動員起來了。
按照漢國的情報,這一論的動員,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動員,整個美軍將從目前的二百萬人,突破到三百萬人大關。
用漢國陸軍上將董子秦的話講就是“困獸之鬥”,雖然這句話,有些自負,但能夠把美國逼到這種程度,實際也是很不容易的。
按照現在漢國動員的一百五十萬人計算,整個漢軍除去留守國內的三十萬人,大部分其實都已經出現在了前線,目前大概是一百二十萬人左右。
這一百二十萬人有至少七十萬,集中在左路,至於原本人數最多的中路,因為戰爭的延遲性,以及雙方的默契,實際已經調走了至少一半以上的軍隊,隻剩下了三十萬人。
以至於很多地方不得不啟用民兵來維持秩序,而不是兩個多月前的職業軍人。
對於漢國來說,供應一支上百萬人,每時每刻都在戰鬥的軍隊,實際是非常耗錢。
按照漢國財政的最新統計,戰爭打到現在,短短的兩個月內,總計消耗了兩億華元的戰爭經費,基本保持在每個月一個億的水平。
這筆錢在戰前,完全可以建造一支完整的大西洋艦隊,但現在,隻是消耗在了每天炮火不斷的陸地戰場上。
更讓財政痛心的是,整場戰爭中的浪費也是驚人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大類,一類是彈藥消耗,一類就是食品和醫藥。
其中彈藥消耗最明顯的地方就在蒙大拿戰場,整個蒙大拿戰場每天的炮彈消耗基本相當於十幾年前第一次漢美戰爭的三到四倍,如果算上更加嚇人的子彈消耗,那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剩下的則是另一個消耗大戶,食品和醫藥,這部分消耗,主要表現在浪費上。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漢軍的軍糧標準,按照戰前製定的戰爭補給標準。
總共分為四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就是那些大頭兵,其次就是尉級軍官,這幫人算是整個補給的中遊,再往上就是軍隊中的支柱校級,這一級彆的消耗,雖然人數沒有尉官多,但依舊屬於一筆不小的開支。
最高級彆其實就是那些將官,這幫人算是補給的頂端,什麼好事都要先向著他們。
而按照漢國單兵補給報告中顯示,一名普通的士兵,每天可以領到兩包速衝的咖啡,或者是茶包,這是最基礎的飲品。
除此之外就是吃的,按照漢軍的夥食標準,戰時又分熱食和冷食,其中熱食實際就是指那些在戰地煮出來的大鍋飯。
這部分的夥食標準是一餐兩菜,其中主要是最容易做出來的燉菜,其中多數都是肉菜,隻有少數是素菜。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科學,漢軍的夥食標準和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完全不一樣,根本就是按照科學的方式來配置的。
按照科學的估算,戰爭中士兵的體力消耗至少是和平時期的一倍到一點五倍。
更不用說其中的精神消耗,這部分消耗,也是巨大的。
而人獲取能源的方式最簡單的其實就是吃,確切的說是吃肉和吃糖。
這是停留在人類基因深處的本能反應,是最原始的需求。
而除了熱食,剩下的也就是冷食,這部分則是主要以罐頭產品為主。
眾所周知的是,漢國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罐頭出口國,出口的種類五花八門,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那些漢國罐頭廠商做不到的。
按照漢軍的罐頭標準,肉類罐頭最起碼要達到比民用級彆更高的水準,其中主要考驗的就是保質期和密封性。
在這一點上,美軍最有發言權,美軍繳獲的漢軍物資中,罐頭是僅次於武器的存在,甚至有時候寧願要罐頭也不要武器。
最真實的原因就是美軍的“午餐肉罐頭”實在太難吃了,甚至有美軍將領看到到罐頭廠視察的時候,用極其憤怒的語氣說:
“如果你們是我的士兵,你們每個人都應該上軍事法庭,個個都應該槍斃!!”
而漢軍除了肉罐頭以外,供應最多的就是水果罐頭,其中蓬萊產的菠蘿罐頭是大兵們的最愛。
如果說罐頭是必需品,那麼香煙就是大兵們的精神“食糧”。
按照漢軍的標準,一名士兵每個月可以拿到一條價格不低於四塊華元的香煙,按照漢軍的特殊標準,香煙廠供貨的時候,都是加大版本,基本一條內有至少十五包,差不多一天半包。
但哪怕如此待遇,依然有一群煙癮大的士兵抱怨香煙不夠抽,這個時候軍營商店就站了出來。
作為一個工商部直轄的單位,這種商店成立的本質除了滿足士兵在枯燥的軍旅生涯中,對消費的渴望,以及精神乃至身體上的需求。
更是對軍隊的製衡,按照劉鵬最早的定下的規矩,漢國軍隊是不允許涉及商業的,哪怕是像商店這種內部活動,都被禁止染指。
用劉鵬的話說就是:
“自古掌軍不經商,持槍行商,是會出大事的!!”
在劉鵬這位皇帝的製衡之術中,軍隊可以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但不能完全獨立,甚至連一半都不行。
因為自古以來的教訓告訴他,治軍一直都是一個難事,弄不好,藩鎮之禍,衛所之危就在眼前。
就像劉鵬曾對太子劉宇所說的一樣:
“控製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就是控製它的財源,沒了財源,將領就沒有辦法邀買人心,交換利益!!”
而將軍中商店的控製權交給工商,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製衡。
如果說士兵得到的是最基礎的標準,那麼再往上的軍官,那可就一級比一級難了。
按照漢軍標準,光是尉官,每個月就可以拿到三條中檔的香煙,這還不算其他比士兵更高一級的夥食標準。
如果說尉官是軍官中,最基礎的入門,那麼更上一層的校官,就是真正的“待遇”了。
按照標準,一名校官可以除了香煙食品這些基礎的東西,還能享受更長時間的假期,更多的戰地津貼,按照這些標準下來,一名校官一個月的收入,足以在一座中等城市養活七八口人,甚至更多。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混到校官其實就是他們人生中的最高光時刻,至於更最高級的將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簡直就是“夢幻”。
畢竟每年晉升的將官其實就那麼多,沒有人扶持,沒有突出的成績,誰願意選你。
而對於廣大的基層軍官來說,戰爭就是他們一輩子中,最好的機會,畢竟漢軍雖然越來越正規,提拔的時候,越來越傾向那些在軍校時期就表現好的軍官,但是劉鵬製定的“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起於卒伍”的規矩還在。
要不然像董子秦這樣一個剛剛滿四十歲的軍官,怎麼可能在最近破格提拔成上將。
根本原因還是一支軍隊的製度起的作用,或者說是傳統的慣性。
將官作為漢軍補給標準的最高級彆,其實已經不是簡單的吃喝可以形容,而是用“優先”來形容。
什麼是優先,優先就是權力,這不是什麼津貼可以相提並論的!!
除了士兵,軍官的消耗,整場戰爭中,另一項大的消耗就是醫藥。
按照漢軍的戰地醫療標準,每個步兵隊都要配備兩名軍醫,這個兩名軍醫說是醫生,其實就是醫護兵。
主要從事打針包紮,轉運傷員等基礎工作,本質上不是醫生,隻是一個護士。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合格的醫生都被安排進了團一級的戰地醫院了。